第127章 話議遼東(第2/4頁)
章節報錯
明軍一敗再敗……”
趙陽講述孫承宗如何穩紮穩打。
慢慢地將戰線往外推移。
盧象升不置可否,出聲將趙陽打斷。
“孫督師的堡壘戰術,所耗銀錢很多,根本就無力支撐。
何不就此堅守山海關,訓練騎兵,在野戰之中殲滅建奴,獲得勝利?”
當時,很多人的觀點跟盧象升的話一致。
像王在晉那些人,主張放棄關外土地,暫避鋒芒,再去徐徐圖之。
趙陽回想著團隊歷史學家的觀點。
他一一闡述:“大人,倘若暫時放棄關外土地,這就是一種投降思想。
那麼御史言官等,絕不會善罷甘休。
彈劾的摺子將會堆滿皇上的御桌。
到時候,孫督師根本不會有施展拳腳的機會,早早就會被撤職。”
這一點很對,但盧象升並不滿意。
只懂得這些理念,就只會鑽營取巧。
沒什麼真才實學。
盧象升直接問道:“倘若皇上支援,讓孫督師照此執行,戰略上是否可行?”
“不可行!”
趙陽很果斷:“大人,拋開棄土投降思想不談。
從戰略上來看,遼東的地位至關重要,它是我們與建奴的正面戰場。”
“正面戰場?”盧象升著重問了一句。
趙陽點點頭:“對,正面戰場。
穩固遼東,就像在後金腹地,插入一柄長槍,進行牽制……”
趙陽分析了清軍入關劫掠情況。
崇禎即位以來,清軍已入關三回,肆虐京畿地帶,讓周遭生靈塗炭。
可這幾回,清軍都是繞道山海關,從燕山山脈之中,尋山路而入。
燕山地勢險峻,清軍只能輕車從簡。
而且沿途還比較荒涼,很難獲得後勤補給。
“所以,建奴只敢突襲,不敢佔領城池。
否則,就要面對長城守軍,步步為營,向其包圍而來。
到時候,遼東明軍再配合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