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承宗是明末偉大的戰略家。

甚至還有些觀點,認為穩固大明江山,需要延續孫承宗理念,方可成功。

趙陽對此研究不深,不敢輕易評價。

但回想著秦東給出的史料。

他明白孫承宗可以改變局勢……

孫承宗的一生波瀾壯闊。

保定高陽縣是京畿地帶,那塊是薊州防線範圍。

他出生於此。

而從他小時候起,遊牧騎兵常常入侵,進行劫掠。

周圍一片生靈塗炭。

戰爭給了孫承宗深刻的印象,給他幼小的心靈,種下了不可磨滅的種子。

他愛上了兵書,喜歡上了軍事。

後來,孫承宗當過家庭教師,其僱主是大同巡撫。

在邊鎮那些年。

孫承宗直面戰爭,體會到血腥,體會到殘酷。

但也讓他將軍事理論付諸實施。

探訪軍堡和墩臺,跟邊軍促膝長談,深入瞭解戰爭,瞭解邊關事務。

孫承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為他去遼東大刀闊斧,提供了理論與實踐經驗。

而剛到遼東之時,整個關外之地都是風雨飄搖,局勢危如累卵。

孫承宗披荊斬棘。

不斷地固定防線,一寸一寸向外擴張。

數年下來,將山海關牢牢穩固,推進到寧遠,收復了四百餘里土地。

就在這期間,孫承宗修復九座堅城,擴建四十五座軍堡,招練兵馬十一萬多。

同時製造軍械甲冑,數量達到了數百萬。

另外,還開荒屯田五千頃,並且年入十五萬錢。

如此堅持下去。

復遼在這堅實的基礎上則指日可待。

可現實卻不會這樣發展……

趙陽從回憶中回過神來,他低沉的聲音緩緩響起。

“天啟元年,後金在遼東的攻勢,勢如破竹,很多城池相繼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