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扯幾句(第2/4頁)
章節報錯
因為她的背後不僅僅代表著丞相瞿懷玉一人,還代表著這個家族,以及勢力集團。
男女主的愛情是悲哀的,許瀚文,楊永年,王媽媽這些明目張膽的壞人,他們還可以直接進行反抗,那麼面對李成武這樣的呢?
李成武對李景明有父子情,而李景明從一開始,他的命運就跟大寧朝的未來牽扯到了一起。
假如李景明真的不管不顧,就是跟應采薇兩個人在一起。我們相信,以李景明的性格,一時衝動確實也做的出來。但如果真這樣,不管是他自己,還是應采薇,兩個人一輩子都會活在愧疚之中。
再假如,沒有許瀚文王媽媽這些人的拆散,兩個人從青梅竹馬,走到了廟堂之高,難道說就一定不會出問題?其實我們可以看出,他們兩個之所以會被離間,恰恰是因為太過在乎對方,所以才會由愛生疑,從而給外人以可乘之機。
這是很多相愛的人的通病,也是最難過的一關。
如何從普通的愛,轉變成堅定不移的情,這是一道極其難以越過的坎。
我們常說永恆,可永恆是建立在絕對信任的基礎上的。
就像耶穌在海上對他的信徒說的那樣:“你這小信之人,為何生出疑慮呢?”
學佛修道其實也一樣,堅定的信心從何來的?靠嘴說的嗎?並不是,就是斷掉自己一個個的疑惑,直到最後,懸崖撒手,自肯擔當。這才是真正的正信。
我們普通人不過就是一時心血來潮,圖個熱鬧,別說讓你堅定的信個一輩子,就是十年八年的都難,更不要說歷經百千萬劫,信心不退。
現在很多人不喜歡談愛,但其實愛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太多人把它等閒看之。這也是現代人的通病,末法時代嘛,大家聽得多,見的多,所以傲慢心重,覺得什麼都不過如此,實際上也只是看到了點皮毛,連內裡都沒見到。
又扯遠了,繼續回到男女主的愛情故事。
從開頭我就說過,男女主的愛情故事,除了開頭結尾甜,中間都很虐。
我不怕把這個劇情透漏給大家,因為我想突出的男女主的愛情最大的主題就是“永恆。”
所以對於男女主來說,斷疑是他們必不可少的一步,但目前劇情所開展的,僅僅只是個開始而已。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拿情關情劫說事,覺得受了一次傷心徹骨的愛情的打擊之後,看透一切,便是過了情關情劫什麼的。
其實並不是,沒那麼簡單。
我常覺得,現代人最大的問題,就是把事情想的太簡單,太急功近利。
如果只是受一次失戀的打擊就過了所謂的情關,那這世上失戀的人多了去了,這情關也太好過了吧,是個人就行嘛。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無論做什麼,都是先從一開始的。
想要慈悲萬物,先要學會慈悲一人,對一人有情。
當然對一人有情,並非一定要男女之情。也可以親情,友情等等。
比如地藏菩薩,就是由對她母親的孝順之情,才發出了宏願,從而利益地獄眾生。
地藏菩薩最後成了菩薩後難道說就不愛她的母親了嗎?
愛的。
情關放下的並不是情,也不是愛,更不是他人,而是自己。
這也是大乘佛法的真正意義。
很多天人,羅漢,走的都是小乘路線,也就是所謂的自了漢。
這個不是究竟,將來都是會退轉的。
不過就是劫數多少的問題罷了。
真正不退轉的只有佛和大菩薩。
當然這裡的大菩薩並非只是指佛家,一切大乘修行者。
因為慈悲是一切道業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再高,將來都有垮掉的一天。
但為什麼修小乘呢?因為小乘是培養定力的基礎。
換句話說,你如果不修小乘,直接走大乘,去紅塵中滾來滾去,很容易迷掉本性,從而墮惡道。
所以定力不足者,先修定,也就是小乘。
有了定,才可以談去紅塵中煉性,走大乘。
每個人都不同,自己要搞清楚。
類比到小說中,應采薇,李景明,七殺,他們的童年其實就是在修小乘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