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幾句吧,因為覺得自己文章中有些東西寫的太過細節隱晦,怕有些讀者無法理解其中的深意,所以還是覺得親自說一下做一個補充。

首先就是關於男女主的愛情。

細心的讀者不難發現,這兩人的愛情從一開始就不得圓滿。

瞿翌憐這個角色並非突然想出來的,而是從一開始就存在的。

李景明從一個李氏後人,再加上從小被李成武在民間撫養,所以註定將來他回到皇宮的時候會很困難。

我可以寫成瞿懷玉和熊廷武乃至朝廷群臣全都聽李成武的話,並且乖乖支援李景明上位。

但大家覺得那樣合理嗎?

似熊廷武這樣的人,我已經給他寫的夠好了,稍微瞭解過一些歷史的都知道,歷史上像他這樣能力突出而又忠心耿耿的武將,少之又少。

我們都以為當皇帝的很自由,實際上並不是。

且不說那些勢力龐大的家族和集團以及權臣對皇帝的制衡,就是普通的文官集團,也能左右皇帝的決策。

明朝的皇帝想要出宮巡遊,都會被群臣阻攔。

道德綁架不是現在才有的,從古就有。尤其是那些文官們,最擅長的就是道德綁架皇帝。

他們可不管自己做不做得到,口口聲聲的仁義道德,聖賢文章全都是教皇帝怎麼才能做一個好的皇帝。

所以很多時候,皇帝們真的會產生一個錯覺,似乎整個朝堂的人,都懂得怎麼才能成為一個好皇帝,唯獨他不懂。

皇帝今天上朝上晚了,那些人說你怠政,一頓臭罵。皇帝這幾天陪哪個妃子陪的多了,那些人就罵皇帝昏君,罵妃子紅顏禍水。就是皇帝偶爾想出去狩獵,玩一玩,人家也是一樣罵人貪玩誤國。這些不是空穴來風,歷史上都有真事。

很多人會問,為什麼會這樣?其實這裡面牽扯到人性。比如現在有些公眾人物,會被網路上一些人圍攻,這些人拿一些極其苛刻的道德規範來要求別人。

人就是這樣,對自己的問題不管不問,卻希望他人成為一個完美無瑕的完人。

但其實真的按照這些人的要求去做,就一定會成為一個聖人,完人嗎?

答案是:不會的。相反,那樣造就的是一個精神分裂的怪物。

為什麼會這麼說?

不要覺得這些人以這種十分苛刻的道德規範去要求別人是好心。實際上他們只是單純的喜歡挑刺。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這些人都是有很強的攻擊性的那類人。他們的指責不是善意的勸諫,而是一種帶有攻擊性的支配,想要凌駕於其他人之上。

所以有時候大家會發現,當你按照這些人的要求去做了之後,他們還會提出更加苛刻與更加無理的要求,以此類推,你會發現,你根本就無法滿足這些人的要求。

論其根本,就是這些人身上的殺業太重,因為殺業重的人最大的表現就是喜歡欺負弱小。雖說古代的聖王也殺人,但他們是出於社會的穩定而做出的被迫之舉,他們殺的是罪人。

其次就是自身的怨氣過重,負能量過重。

繼續回到文官集團們的道德綁架。

不要覺得知識分子就能做到處處理解人,很多時候,恰恰是因為書讀得太多,才變得高傲自大,不懂得換位思考。

文官們其實比我們現在知道的網路噴子們實際上還要瘋狂,如果說網路噴子的瘋狂,是因為有網際網路做掩護,那麼文官集團的瘋狂,真的就是被腐朽的儒家文化洗腦後的真瘋狂。

他們從不懼怕皇帝,相反就是要對皇帝指指點點。

為啥?因為這樣才是忠君愛國。

殺頭又怎樣?被砍了至少還會流芳千古,史書上會批判這個殺諫臣的昏君,會讚揚自己不畏死的忠貞之節。

所以能理解嗎?這些人貪的是名。

千萬不要覺得只有貪財的人才會喪心病狂,有時候貪名的人比這些人還要喪心病狂。

所以這也是問什麼歷史上很多皇帝選擇擺爛的原因,因為這種苛刻且病態的指責,很容易讓皇帝心態爆炸,直接選擇躺平。

當然啊,皇帝也不是那麼好欺負的,有些是選擇一邊躺平一邊殺。

哎,咱也不指望做啥聖君明君了,我過不好,你們也別想好過。

這就是很多所謂的昏君的真實想法。

聽起來很搞笑是嗎?但是這是事實。

想想很多孩子從小因為自己父母和周圍人的無理且苛刻的要求而選擇自暴自棄,你就能明白為什麼有些皇帝會這麼做了。

只能說當皇帝,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舒服自由。

所以回到我們之前說的那個問題上,瞿翌憐這個角色的存在,確確實實可以作為幫助李景明坐穩皇位的最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