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恨別離(第2/2頁)
章節報錯
“謝謝先生指點,采薇自當銘記在心。”應采薇輕聲回答道。
“其實這句話裡面也暗含著君臣之道,君賢臣助,君昏臣勸,君廢臣退。景明,你不是成天嚷著將來要考取功名做個好官嗎?這其中的道理不可不明。”李成武語重心長的對李景明說道。
“謝謝義父指點,景明自當牢記於心。”
“南爺爺,那什麼樣的人才算良人呢?”應采薇突然開口問道。
“倘若你求財,那麼富家子弟就是你的良人。倘若你求貴,那麼達官顯貴就是你的良人。倘若你求色,那麼美貌之人是你的良人。倘若你求愛,那麼對你千依百順的就是你的良人。倘若你求情...”南老先生說到這裡,故意停頓,閉口不言。
“求情的是什麼?”三個孩子異口同聲的問道。
“求情...兩心相知,兩情相悅者便是你的良人。求財、求貴、求色、求愛,皆是人力可為之。唯獨求情,非人力所能及也。有緣者不求自來,無緣者苦求無果。”南老先生望著三人說道。
三個孩子低頭沉思,似懂非懂。
南老先生見狀緩緩說道:“情之為物,不知所起,不知所蹤。親情、友請、男女之情、君臣之情、師生之情等等皆為情。情至深處,既可感天動地,又可超越生死。情到濃處,知舍而不願舍,知離而不肯離。任你聰明絕頂,才智通天,一入情網,亦是作繭自縛,難以自拔。”
三個孩子聽後一臉驚恐,應采薇開口問道:“南爺爺,既然‘情’這麼可怕,那世間為什麼還要有‘情’呢?”
南老先生撫須笑道:“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情者,愛、欲之昇華,慈悲之基礎。情為何物?我亦不知。說有似無,說無似有。究其根源,或系一念之間。愛、欲尚有跡可循,唯獨情者,虛無縹緲,難以捉摸。似道卻又非道。無情者執我,有情者舍我。不管是帝王將相,還是僧道百姓,過不得此關,皆生不出大慈大悲之心。雖有道果,亦是小乘,終非究竟。故太上忘情而不絕情,無情卻又有情。大道之無情,非真無情,實乃無相之有情也。”
“何為無相之有情?”李景明抬頭問道。
“如天上之太陽,太陽照耀萬物,可曾有過分別?普通人,雖有小仁小愛,小慈小悲,然其光芒微弱,如同蠟燭,能溫暖一兩人,已屬不易。聖人與菩薩有同體之大悲,眾生之苦痛,系聖人之痛。眾生之煩惱,系聖人之煩惱。利萬物而不爭,成就萬物而不害。因此聖人之光輝,可照耀萬物,故稱之為大慈大悲。”南老先生望著李景明說道。
“可天上的太陽只有一個,聖人也不是我們平常人能做到的啊。”李景明一臉疑惑的說道。
南老先生哈哈大笑:“神仙本是凡人作,只恨凡人心不堅。聖人亦如此。諸天之星斗,皆是太陽,各司其職,守護一方罷了。”
李景明還想再問,李成武咳嗽了兩聲,說道:“南先生,以後這種修仙成道之事別再跟孩子們說。”李成武其實也是怕李景明迷上此道,今後學那玄宗皇帝弄得無心朝政,國事廢弛,故特意出言提醒。
南老先生站起身來,輕聲說道:“主人放心,老朽自有分寸。”
李景明趕緊說道:“那我今後也要做一個有情且能溫暖照耀他人的人。”
七殺和應采薇也踴躍說道:“我也要,我也要。”
南老先生高興的說道:“好,好,好。此乃大乘之道,但須知,此路坎坷萬千,非一世所能成就。情字拿起容易,放下難。只怕今後割捨不下,受那撕心裂肺之痛。或割捨之後,心生怨恨,繼而畫地為牢,自絕光明。”
“我不管,變太陽也好,變星星也罷,我就要溫暖他人。”說罷李景明轉頭看向應采薇,剛好此時應采薇也望向他,兩人目光交錯,然後都轉過頭去,兩張小臉通紅。
南老先生靜靜的看著他們兩個,笑而不語。過了一會兒,面向七殺問道:“小七殺,你呢?”
七殺猶豫了一會兒,說道:“我只想我們一家人都好好的,只要能守護好大家,赴湯蹈火我也在所不惜。”
李成武拍著七殺的肩膀笑著說道:“好啊,好啊!好孩子有出息,雖說景明才是我的義子,但要說到像我,還得是你小子啊!”
七殺撓著頭不好意思的說道:“謝謝李叔叔誇獎。”
李景明聽後跑過去拉著李成武的手說道:“義父你怎麼不誇我,我也有出息,我也有出息。”
梁鴻看到後,揪起李景明的耳朵說道:“你小子能不能要點臉?知不知羞,還喊著讓別人誇你。”
眾人聽罷哈哈大笑,李成武笑道:“你們仨將來都有出息,你們都是好孩子。”
李景明掙脫梁鴻,憤憤的說道:“聽到沒,義父都說我有出息了,我就有出息!”說完還衝著梁鴻做了個鬼臉。
眨眼之間,李成武已經在這裡待了半個月了,這段時間,梁鴻那邊也沒有再發現任何異常。沒有了繁瑣的朝政,整天看著幾個孩子玩鬧,李成武感受到了難得的放鬆。
人人都說皇帝好,人人都想當皇帝。可真想當一個好皇帝,又怎是那麼容易的?看似權傾天下,實則身不由己。
無情最是帝王家,縱使富有四海,卻還是享受不到人間溫暖的親情。
臨走的時候,李景明又忍不住的大哭一場。就連七殺也是眉頭緊鎖,悶悶不樂。
熊廷武摸著七殺的頭說道:“好孩子,要堅強。人生離合,本是常態。你將來不是想當一個大將軍嗎?大將軍是要馳騁沙場,守護千千萬萬黎民百姓的。所以這些感情要學會割捨,把他們藏在心底。”
七殺聽後,眉頭漸漸舒展,臉色也開始變得剛毅,過了一會兒用堅定的語氣說道:“孩兒自當牢記義父的教誨,義父不在的日子,孩兒會勤練武藝,認真讀書,絕不辜負義父的期待。”
李成武又一再叮囑李景明莫要貪玩,好好讀書練武,今後若有機會,自會多來看他。
話雖這麼說,但李成武自己心裡清楚,今後能相見的日子,只怕會越來越少。最終也只能看著孩子們噙著淚的眼睛,狠心離去。
終究是“相見時難別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