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助馳道與航運的水道,從長安到幽州也不過只是二十多天,還不到一個月。

李泰見到李世民也馬上行禮,開口道,“見過阿耶。”

李世民拍拍李泰的肩膀,很欣慰道,“大軍從長安到幽州只花了一個月時間,而且還儘可能保證將士們計程車氣與體力,能有如此成就,朕相信你定然能做好大軍的後勤官!”

“這不過是阿耶聖明,眾人齊心,我只是動動嘴,真正幹活的還是他們,當不得功勳!”

李泰稍稍推辭了一下,然後才徐徐道,“而且接下來幽州以北的道路才真正艱辛。

從幽州到柳營,這一段道路有峻嶺,有高山,有沼澤……後勤著實不方便!”

原本李泰已經知道高句麗這地方是真不好打,後勤也肯定是困難得令自己抓狂。

否則歷史上李世民也不會幾乎主動佔據了絕對優勢的情況下,選擇了退卻。

而不是考慮面對搖搖欲墜的安市城再圍困幾天,說不定高句麗就先撐不住了。

只能說,這後勤的困難程度,超過了自己的預料。

這時代是沒沿著河岸那相當平坦的關寧通道的,秦皇島只是個冒尖小島,就算錦州本身,絕大多數都淹沒在海水裡,這讓北方進攻高句麗的難度可謂高得恐怖。

李世民點點頭,大唐到高句麗這邊的道路不好走,否則大隋也不會三徵高句麗。

而李世民把李泰拉入到作戰的會議室後,李泰看著這次跟著李世民一起過來的將領有些目瞪口呆,心中思索著要是這時候來一場地震,把這群人全部都淹沒了,怕大唐統帥直接就斷代了。

這裡面有李世績,李道宗,尉遲敬德,張亮,程名振,阿史那思摩,契苾何力,薛萬備,牛進達,還有李德謇與蘇烈……認識不認識的將領,在這裡就好像就普通的百夫長一樣。

至於帶著的謀臣,杜如晦,崔仁師,劉洎,韋氏……也是應有盡有。

李泰在人群中找了找,倒沒想到連薛仁貴居然都過來了,著實讓李泰驚訝。

“青雀,一直以來都是你負責後勤管理,與一眾將領說一下後勤情況準備的怎麼樣了!”

這時候的李世民鼓勵的看著李泰,便讓李泰出來說說話,安定將士們的心思。

李世民清楚自己這個兒子的實力,雖然口中會有抱怨,但一路走來,他遇到了什麼困難,要麼拿頭把這困難給撞開,要想辦法繞開來,終歸能想到解決辦法的!

“好的!”李泰聽到李世民的話,在眾人面前道,“幽州這邊的糧道一共有兩條,一條是大隋原本的開拓出來的糧道。

我在這道路的基礎上進行了一定拓寬,而且在大軍來前,已經用水泥灌溉,儘可能使得土地平整,以方便手推車或者駑馬的運輸。

另外在高地落差比較明顯的地方,用上載物孔明燈,已夠保物資上下時候能儘可能節約人力,提高效率了!”

“載物孔明燈?”李世績聽到李泰的話愣了愣,他對孔明兩個字多少還是有點敏感的。

“嗯,是袁客師為了方便在西海郡與鄯州間物資運輸順利,研究出來一種物資運輸工具。

原理就是孔明燈飛天的原理用繩索將其固定,然後能讓其上下運輸物資。

不過這個過程需要消耗大量特質煤炭,這倒是有點麻煩!”李泰說道。

“不能保證煤炭的供應?”杜如晦聽到李泰的話,略帶著幾分凝重道。

“不是。是來幽州這邊時,沒想到會用到這種東西,所以這方面的頂尖匠人沒排程過來。

雖然我們這邊有圖紙,有資料,有整套資料,但真動手製作,還是需要時間磨合才能把效率發揮到最大!”

李泰解釋道,“當然,這種特種煤的生產也有點麻煩,倒不是買不起,而是挑選合格的煤炭很需要費時費力”

李世民聽到李泰的話點頭道,“你放手做便是,打敗高句麗才是最重要的。”

雖然李世民不理解李泰對這方面的操作,但李世民清楚,對李泰在內政方面的事,自己只要在一邊鼓勵也就夠了!

像李泰明明能隨便用手寫錢了,但每次用起錢來還是錙銖必較。

如果自己要做昏君,那每天硬是求著李泰給錢也就是了。

但自己要做明君,總不能每天讓李泰打錢吧。

想一想,自己有這麼個財神爺做兒子,結果自己身為皇帝都不能享受財務自由,真不知道是什麼鬼世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