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很是憐愛的看了一眼長孫皇后,才徐徐道:“很簡單,周公放逐蔡叔度於郭鄰。”

“這……這倒是個好辦法!”長孫皇后聽到李世民的話,心中不由流露出了幾分欣喜。

畢竟對比起殺了太子,如果能爭取到流放,長孫皇后是真的滿足。

不過,李世民卻微微感覺到幾分頭疼,雖然有了參照範例,接下來想要解決這件事情,從毫無辦法到了可以操作的階段。

等到李世績他們帶著李佑回來,進行審問的時候,還是需要更細緻的處理。

畢竟兩個皇子,李承乾自己是真想救一救,但李佑的話,可沒半點想要饒恕他的意思。

皇宮中無小事,李泰跟閻婉兩人入住武德殿的事,幾乎在第二天一早,便在官員中傳播開來,一個個都是一副竊竊私語掌握了真理的樣子:

“你們知不知道,昨天魏王入主了武德殿!”

說實話,如果是在以前,李泰居住在武德殿這一件事,怕馬上會有朝臣過來彈劾。

但現在,雖然李泰居住武德殿這件事情幾乎是非常明顯的政治訊號,對朝臣們來說已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了,真沒有什麼好奇怪的。

因為太子倒臺,魏王上位本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只是眾人沒想到,李承乾的案子還沒審問,聖人便把李泰送到武德殿,實在快了點。

不過,現在絕大多數的人心中,更加擔心的也是李承乾謀逆的案子。

因為太子這案子交給誰來處理,然後這一個案子會牽連到底有多大,卻是誰也不知道。

別得不說,太子這些年基本上過著修書的生活,那會不會他的身邊有誰給他出謀劃策,從而導致了這一次的叛變,比如有誰為太子奔波,現在太子倒臺那會不會牽連到他。

最重要得是,聖人的態度到底是怎麼樣的,這些誰都不知道。

可以說,這段時間除了真正跟太子實在沒有什麼干係的人以外,朝臣,尤其以儒家為代表跟著太子修書的人,心中可不平靜。

與之相對許敬宗最是淡然,那筆挺的站在大殿上,不知道的人還覺得他是個大忠臣。

而實際上卻是因失敗了一次就被太子棄之不用的落魄戶而已。

某種程度上來說,他算是成為了笑柄,因為太子手上能用的人太多,根本就不給他將功折罪的機會。

但現在太子倒臺,許敬宗反而倒是最安全的,除非是強行攀扯,否則誰都知道許敬宗某種程度上來說算逃過了這次風波,可以坐看雲淡風輕,潮起潮落。

與之對比,當初緊緊擁護在李承乾身邊的人卻恨不得想辦法剝離自己跟李承乾的關係。

如果能夠投靠到了魏王門下那就更好了。

只不過,李泰是不會收的,畢竟這時候自己大肆拉攏朝臣,那李世民怎麼想。

所以,李泰一大早跟李世民請安後,見今天不用上朝,便早早跑到馳道專案上了。

李泰來到馳道專案的施工地,能看到這些人幹活倒相當起勁。

畢竟這訊息經過這些天的發酵,他們或多或少的知道李承乾這太子,突然發了神經病去造反李世民,結果造反不成被反殺,魏王上位的最大競爭對手沒了。

所以,對這些徭役們來,將來若魏王能當上皇帝,那自己雞犬升天,是不是也能得到些好處呢,要求也不高,比如每年福利再高一高,比如多件衣服。

李泰倒一臉平靜的看著工程有條不紊的進行,但突然的,李泰卻看到了一個人,目光不由若有所思,很快便是讓一個那個徭役過來了。

而這徭役臉上帶著幾分緊張急促,因為他完全就不知道為什麼,李泰叫他過來幹什麼。

“你是正式的徭役,還是過來幫忙的!”李泰看著這人疑惑問道。

“小的原是吐蕃人,後來跟著王將軍來到了長安,然後就一直都跟著徭役修路了!”

這徭役倒是很是坦然的對李泰說了他的過往,“後來一路幹得勤勉便是成為了徭役。”

李泰聽了後點頭道,“我知道了,好好幹,大唐不會虧待每一個給他付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