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李泰的小實驗(第1/3頁)
章節報錯
李泰回到高陵,相當認真的做個乖寶寶,再加上徭役們隨著渭水體系收尾陸續回到高陵。
以李泰的為人,能眼睜睜看著他們休息?便馬上安排了他們進行修路。
到底是包吃包住加上做五休一,而且到手的糧票也都在高陵換成了物資。
所以這些徭役休息了幾天,發現手中糧票花費得飛速後,果斷重新來打工了。
這樣的日子到底沒持續太久, 差不多到了冬天,李世民正式下旨,在明年高陵夏收後,讓李泰以親王身份督建鄭白渠翻新工程,但李泰職務依舊是高陵縣令。
不過,鄭白渠的實施工作交給因為漕運之事處理得相當不錯的馬周,他正式為水部郎中。
所以, 在馬周跟著李泰幹了兩年後,馬周從一介白衣, 順利成為從五品水部郎中。
而且還房玄齡還給李泰配齊了其他官員,只不過,這些官員現在都還沒過來而已。
當然,朝廷給了李泰半年多準備時間,自然是為了讓李泰準備鄭白渠的翻新工作。
比如整個鄭白渠的外圍勘測,比如找權貴們要點啟動資金,同時馬周本身還要對渭河漕運進行收尾工作等等。
而在李泰得到這訊息時,第一時間便跑到呂才身邊,然後隨便尋找了話題,對呂才道:
“初質,褚遂良他們在農業學府,學習得可還好?”
“請大王放心,我以最為嚴格的標準要求他們,不過他們具是精英之才, 適應了學府生活後, 以農業學府的標準來要求他們,對他們來說有些太簡單了。”呂才認真道。
李泰聽到這話,倒是理解的點點頭。
農業學府的知識嚴格來說並不高深,對他們這種已經有著完善思維體系的人來說,想要學習也並不困難。
尤其是褚遂良可是出了名的過目不忘,真的論起考試什麼的,還真難不倒他。
不過,農業學府真正要培養得是學子們的理科思維,以及真正重視田畝的態度。
某種程度來說,如果不是學校畢業後能被留校的特殊人才,或者成為農官與倉公,那農業學府中所獲得的知識,也就現代小學,甚至是蒙學水準。
“如此我便是放心了!”李泰毫不在意的點點頭,畢竟這又不是自己來的主要目的。
李泰繼續道:“今年小麥的生長給高陵農業學府傳出了不錯的名聲。
所以一部分已經能畢業,甚至能轉職成為農官的學生,可以儘可能的優先安排到雲陽,涇陽,棟陽等鄭白渠的灌溉區域。
既然阿耶讓我督建鄭白渠,賓王作為水都使者進行具體實施,我需要底層的資訊資料。
所以便先讓農官在這些地方紮根落戶好了,有他們在,更方便處理底層問題。”
“好的, 這件事情交給我來處理!”呂才聽到李泰的話,自然的點點頭。
說實話,這些農官肯定是還不夠成熟的,但李泰既然需要,那就先用上也就是了。
就好像數科被漕運體系徵召一樣,在農業學府學習了兩年的農科學生也只能提前上崗。
讓他們一邊參與這鄭白渠翻新,一邊更進一步深入百姓,在李泰看來到底是種磨鍊。
而這批農官自然是以長安本地人居多,鄭白渠所在的區域與長安間到底有著河流連線。
在渭河疏通之後,就算想要回去看自己的家人,最多也不過三天時間。
而且司農官這官職怎麼說也是流外七等,職位雖然不高,但也是有編制的公務員級別了。
“公事暫時如此!”李泰微微嘆了一口氣,目光不由略帶深邃的看著呂才。
“大王,您這是什麼眼神啊,有什麼事情您直說就是!”呂才略有幾分弱弱道。
“我曾答應淳風一起來修建鄭白渠,但淳風遠在幽州回不來,我會給淳風寫一封道歉信。
同時希望邀請他能快速的處理幽州的事情過來,共同修建鄭白渠!”
李泰很是誠懇而又略帶蠱惑的對呂才說道,這和藹可親的聲音,呂才都聽得酥麻了!
“大王您這話是什麼意思!”呂才弱弱道,
“您有什麼話就直說吧,每次您這麼跟我說話,都是讓我背鍋……”
“額……”李泰臉色頓時一凝,拍著呂才的肩膀笑容滿面說道,“你是我心腹吧!”
“……”呂才只能苦笑著道,“初質多謝大王栽培之恩,若非大王初質怕是還要科考!”
“對嘛!”李泰拍著呂才的肩膀說道,“我就是想你親手給呂才寫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