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遣的官員裡是沒有皇子的,所以作為迫切想要抓住機會立功表現的兩位皇子,在這出發前準備的三日裡,出現在帝王跟前出現得極為頻繁。

出現時談及的話題皆是關於此次與胡人之戰,句句不離自己的擔憂,句句想要替帝王分憂,更是句句表明自己已經成長欲做帝王馬前卒衝鋒陷陣。

眼瞧著三日出徵時間即到,帝王終於鬆了口,不過只說讓二皇子去,讓三皇子留在京都城,理由是二皇子身強體壯,三皇子過於體弱經不住顛簸。

這一理由真的是讓三皇子怎麼反駁都反駁不了,畢竟他即便再休養,這身子骨還是不如常人那般強壯。

好在帝王也給他安排了一些其他的後勤任務,雖不及二皇子去前線那般能立大功,卻也算沒冷落他。

兵將集合,糧草集合,帝王親自送行,為將士們鼓舞士氣。

此一行讓一眾老百姓沸沸揚揚談論了兩月之久,特別是在已經開打首戰告捷的訊息傳回來之後,剛淡下去的談論再次沸沸揚揚了起來。

彼時已然進入了十一月,離年關不足兩月。

洋洋灑灑的初雪也隨著入冬而降落下來。

不知為何,今年的冬日格外的嚴寒。

“陛下,今日冬季格外嚴寒,首戰告急實乃喜事,臣以為該犒勞將士,為將士們分發禦寒的衣物,好讓將士們能穿暖奮戰。”

紀允禮收到的訊息不僅僅是勝利的訊息,還有私下裡孟梓楚傳給他的一些訊息。

孟家有些家底子,但那些只夠邊關那些個將士們,如今京城這邊的將士一去,定然是不夠的。

且二皇子走在前頭,賺著功名利祿,孟家就更不會傻的掏心掏肺去給二皇子做嫁衣,但孟家也不會置萬千將士於不顧,便私下同紀允禮言語,讓紀允禮請命要糧草。

這就不得不說今兒個這一場大雪下得是真的好,外面白茫茫的一片。

帝王正在高興的頭上,況且紀允禮說得很是在理,當即就是一聲應和,“紀愛卿言之有理,不僅要穿暖,還得吃飽,戶部,你們看著撥款籌備糧草衣物,務必要給以最快的速度給邊關送去。”

出征那會兒大勢所逼,戶部才出過血,這會兒哪裡還願意。

不過沒有立刻拒絕,而是道:“臣領命,只是不知陛下要臣備下多少糧草衣物?兩個月前,大亮流動資金皆用來準備糧草了,這會兒一下子可能拿不出那麼多?大概只足夠備上三四千人的衣物和糧草,陛下看這可行?”

三四千人如何行?

不提京都城過去的就是一萬兵馬,那藍州還有兩萬兵馬,雖說這些年京城裡出的錢不多,大多數都是孟家自給自足,但這大戰在即,總不能還那麼弄,這三四千還不如不給。

帝王面色一下子就難看了下去,卻也沒發怒,因為他知道讓戶部一下子拿出那麼多一定不願意。

“四千人的衣物糧草戶部能拿出?”帝王沉著面色問了這麼一句。

“回陛下,可以。”

“好,那就出四千人的,將士們在邊疆保家衛國,朕如何能袖手旁觀?朕從私庫裡出一些銀錢,來補缺。”

帝王直說出一些銀錢補缺,具體沒說出多少。

而帝王說完後就看向了滿朝文武,意思很明顯了,但一個個都低下了頭,只做不見帝王的眸光。

最後帝王的眸光落在了紀允禮的身上,接收到帝王的眸光,紀允禮當即開口。

“臣家裡開了成衣鋪子,臣願意捐獻兩千將士的棉衣來助力伐胡人之戰。臣不能衝鋒陷陣很是慚愧,只願臣的一些綿薄之力能助將士們一臂之力。”

紀允禮這話一出,帝王甚是滿意,“好,不枉費紀愛卿一片心,朕允了,可還有其他人有話要說的?”

這意思就再明顯不過了。

有人真心想助力,有人見風使舵,總之一聲接一聲的奏請聲響了起來。

“臣家裡開了米糧鋪,願捐獻米糧一千石。”

“臣願意捐獻棉衣一千人。”

“臣願意捐銀兩五百兩。”

捐衣捐糧捐銀錢的都有,總之這麼一番下來,好大一筆財物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