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我的暗號你懂嗎(第1/2頁)
章節報錯
奪取長安未及一月,敵軍便兵臨城下,要說沒有壓力,那怎麼可能呢?
挾持皇帝之後,升為揚武將軍的李傕和揚烈將軍的郭汜,以及奪城有功,升為中郎將的段煨、胡軫、李蒙,還有後來領兵來投的樊稠、張濟、王方,八個人聚在一起商議對策。
死守長安是肯定的,誰都不想出去野戰,但誰守城牆誰守宮殿,引起了好一陣爭執。
為什麼爭執?
守城牆的肯定損失慘重啊。
這就不得不說一下長安的佈局了。
長安城地勢南高北低,為了配合地形,城池是不規則的鬥形,故稱“斗城”。可以理解成漏斗的形狀,就是北城是個直角三角形,南城是個長方形,摞在一塊就是長安了。
城牆是黃土夯砌而成,高五丈,也就是十二米,基座寬十六米,牆外有寬八米,深約三米的護城河。
據實測,東牆長六千米,西牆長四千九百米,南牆長七千六百米,北牆長七千二百米,合計兩萬五千七百米。
城內面積約三十六平方公里,是同時期羅馬城的四倍。
北城以居民區為主,由縱橫交錯的街道劃分為一百六十個閭里。西北角是長安九市,由橫門大街相隔,分成東市三市和西市六市,東市是商賈雲集之地,西市則密佈著各種手工業作坊。
城南以宮室和官署為主,西南角是末央宮,面積大概五平方公里,皇帝的後宮和處理朝政的宮殿都在這裡。
未央宮北邊是北宮和桂宮,兩宮中間是公卿大臣主要的居住地:北闕甲第。
未央宮的東邊是武庫和東闕甲第。
長樂宮位於東南角,是太后居所,面積大概六平方公里,東側是太倉,北邊是明光宮。
西城牆外面還有個建章宮,屬於上林苑區域。
有此佈局形制,長安的城防必然是城牆防禦戰,以及宮室巷戰結合的綜合防禦體系。
就是城破之後,可以退守城南的宮城,繼續抵抗。
所以北城牆沒人願意去,退不回來。
爭來爭去,不受待見的段煨和兵力弱小的王方,被安排到了北牆,兵力最強的胡軫爭不過聯合起來的李傕、郭汜、樊稠、張濟四人,去了最長的南牆,統領叟兵的李蒙去了東牆。
然後曾經同屬牛輔所部,四人之中勢力最弱的張濟上了西牆。
劫持了皇帝的李傕,守未央宮,劫持了朝廷百官的郭汜,守長樂宮,被各方拉攏的樊稠,落了個好處,守明光宮,還要負責接應北牆守軍。
至於到時候是接應還是吞併,那就不知道了。
整個軍議,賈詡都沒出現,他徹底失望了,如此危局,各部仍然在分裂,仍然在互相爭鬥,已經沒人能夠統領涼州了。
敗局已定,難以迴天。
他在思考出路。
當初董卓被刺殺,他在左馮翊駐守,完全可以西渡黃河,投效劉驃騎,以驃騎大將軍對他的重視,以及佔據六州的勢力,安全問題不需要擔心。
可他的家人在長安啊,不奪回長安,家眷遲早被清算。
現在劉驃騎兵臨城下,兩方二十多萬大軍的亂戰,該如何儲存親眷的性命呢?
刀兵無眼啊,亂軍之中只能看命數,那可不穩妥。
需要好好的謀算一番了。
聽說張濟被排擠了,可以去拜訪一下。
…………
劉襄深夜之時被宿衛叫醒了,城裡送出來一封帛書,信使是半夜之時,從西城牆溜下來的,展開一看,只有一句話:“無瑕美玉,方為至尊。”
沒有起頭,沒有落款。
“賈文和派你來的?”
信使磕了一個頭,阿巴阿巴兩聲,表明自己是個啞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