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公達的才名我早有耳聞,只是不想他居然陷入牢獄,怪不得尋不到他,我即刻派人去請,文若也寫封書信,如此大才,沒於鄉野,著實可惜。」

劉襄是真的找過荀攸,畢竟是曹老闆的謀主,他怎麼可能放過?只是沒想到被董卓關押了,他忘記了這事,經荀彧一提,才想起來。

而潁川還有很多大才,所以就著這個話題,繼續說道:

「潁川多奇士,吾求賢若渴,可能一些做法讓人有了誤解,說我厭惡士人,那是無稽之談,不過是可憐黔首生存艱難,所以多有照顧罷了。民足食,國乃安,可惜這個道理很多人不懂,被士子誤解,我也很無奈,文若幫我勸勸吧。」

「吾願為主公解釋其中誤會。」

荀彧心中清楚,哪有什麼誤會啊,不過是利益相左罷了,如今大勢已成,主公不像之前那麼提防士人,想透過自己釋放招攬之意,他也很高興能促成此事,自然不會拒絕。

兩人又聊了幾句政務,中樞和地方的官員都有不小的缺口,可一時半會還真解決不了。

荀彧也沒傻到趁機舉薦一大堆士人,這麼做太急功近利,容易適得其反,得慢慢來,讓主公逐漸信任士人,這樣才能平穩,不會引起動盪。

亂世還沒平定,當穩妥行事,不能自亂陣腳。

涼州的戰報一封封傳來,不過是今日佔據某縣,明日剿滅某處盜賊,曹操、孫堅、閻柔、徐榮四路兵馬,在六郡之地縱橫,直到八月初,安定、北地、隴西、漢陽、金城五郡才徹底納入安平軍治下。

曹操所部已經兵進武威。

劉襄下令閻柔率度遼營返回五原郡歇馬,他離開北疆三年多了,鮮卑人恐怕會有所動作,不得不加強防備。

命孫堅接管五郡地盤,分兵剿除盜匪,震懾羌、氐、匈奴等等部落,準備秋收之後造冊、分田事宜,他是涼州刺史,這事本就在他的職責範圍之內。

命徐榮率領後軍返回河東就食,隨時準備支援北疆。

打通河西走廊的戰事就交給了曹操,他麾下有四萬兵馬,應該能夠應對張掖、酒泉、敦煌的戰事,那裡雖然亂,但正面作戰的能力並不高。

秋收在即,中軍已經全部撤回長安,劉襄心裡不安分,他的目光又盯上了益州。

涼州主力被滅,河西走廊打通不難,那裡的羌胡屬於你進兵他們就跑,你退兵他們就回來,想穩定就得花時間建築稜堡,不用投入太多兵力,曹操所部足夠聯通西域長史府。

西域的小國暫時不宜大兵攻伐,太遠了,四千裡補給線,對後勤的壓力太大,要是想打到蔥嶺,就是六千里遠征,這需要舉全國之力才能真正的做到。

現在只能震懾一下,告訴他們,漢人又回來了,然後利用通商,去拉攏、分化他們,這不是短期內能見效的。

所以,征戰的重心得拉回國內。

張遼今年跟劉寵合力,已經進了下邳國,正一步一步把黃巾軍壓向淮水,不用打亂他們的節奏。

關羽現在的重心是治理汝南,揚州的劉勳、紀靈、周昕、劉邈等人不敢北伐,硬攻淮水防線也不是好選擇。

荊州戰區還沒南下,蔡氏和蒯氏的家主在劉襄麾下效力,可他們的家族還在猶豫,南郡其他士族跟他們的摩擦越來越大,得給他們空間,讓他們繼續爭鬥才行。

所以,南下最好的選擇,反而是打地形險峻的益州。

劉焉造天子乘輿,打他師出有名,他三個兒子都在自己手裡,給他壓力,說不定能逼降他,或者逼死他,畢竟是個快要入土的老頭子了。

還有就是巴東和巴西是五斗米道的地盤,巴山和米倉山的險關對安平軍來說,並不是那麼難以逾越。

劉襄越想越覺得,不揍劉焉虧得慌。

為您提供大神釜中囚的《三國:我被黃巾裹挾了》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檢視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儲存好書籤!

第四百七十四章 手癢 想打人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