幷州、冀州、幽州的吏員陸續到來,各縣開始丈量田畝,給百姓分田,並建立民團。

護軍營和右軍脫離救災之事,集結了幾路人馬,掃蕩境內盜匪和鋌而走險計程車族豪強。

與冀州吏員同時到來的還有田豐、範賢、袁敏、王興、劉虞。

清查官吏、士族不法事,建造工坊、煤場、火窯,測算水利工程,指揮開荒事宜,這些事情若能順利完成,安平軍才算紮根三輔,掌控關中。

初平四年,193年,元月二十八日,日食,人心惶惶。

議郎趙旻在朝會上上表,蒼天示警,大司空當去職,以示悔改。

東漢一有這種災異之事,就會罷免一個三公的官職,這都形成傳統了。

可劉襄怎麼也沒想到,敢有人把矛頭指向自己。

他都氣笑了,這人膽子可夠肥的,老虎嘴邊拔鬚子,你這是作死啊!

可他還沒發作,劉虞站出來了,手持表奏,朗聲說道:「日有食,乃上天示警,寓意天無日也,臣與十二位諸侯王具名錶奏,恭請大司馬登基。」

這是宗室的選擇了。

皇帝劉協無子,按正歸流程來說,其駕崩之後,當由太后攝政,在河間王一系,選出一位宗室子繼位。

可董卓廢立皇帝,何太后死了,劉協一朝,既沒太后,也沒皇后,只有幾個先帝的嬪妃,已經從桂宮搬去了長樂宮,完全沒有權利。

劉襄這段時間就是在抻著,自己不登基,也沒甄選宗室子,態度其實挺明確的,現在,等來了宗室的選擇。

很好,沒讓他失望,十二位諸侯王具名,其中必然有七國聯盟的幾個王爺。

可他還沒看到士人集團的站隊,現在不是時候。

於是,開口說道:「吾德行淺薄,無法承擔社稷,更不敢窺伺神器,此事不可再提。」

劉虞也沒鬧什麼涕淚橫流,趴在地上苦諫的戲碼,時機未到,他站出來上表勸進,就是表達一下宗室的態度,給劉襄,也給天下人看看,意在造勢,為主君登基之路,做個鋪墊。

聞言躬身行了一禮,就退回了座次。

劉襄看著表奏自己去職的議郎趙旻,猜測著這位是真傻,還是有人在背後指使。

拿天象嚇唬人?

你瞧不起誰呢?

「此人妖言惑眾,押下去打入監牢,查一查還有何人與他同謀。」

今天是劉襄第一次在未央宮前殿主持朝會,劉協停靈三月,已經安葬皇陵,朝會不可能永遠停止,他也不能永遠以府治國,朝廷中樞的高官雖然十去八九,但仍有不少官吏,需要掌控他們,吸收他們。

所以朝會是必然要重開的,也能透過主持朝會增加威望和權柄。

但是,顯而易見,不太順利。

原本夠資格上朝的官吏本就寥寥無幾,殿中空空蕩蕩,安靜得很,辦了一個議郎,其他人更加不敢吱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