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大漢如長安(第1/2頁)
章節報錯
元月十五,劉襄在城西建章宮的神明臺上,以太牢之禮祭祀太一神,全套禮儀一個多時辰,都凍透了。
回到北宮,仍然沒緩過勁來,前幾天下雪了,俗話說,下雪不冷化雪冷,正趕上冷的時候,這種日子還要在高有五十多丈的神明臺上祭祀神仙,那可是一百二十米高的高臺,小風吹的那叫一個舒爽,骨頭縫裡都灌滿了寒氣。
造孽啊!
剛上去就被凍透了,他特意多穿了兩層綿袍都不好使。
不過臺上手掌承露盤的銅柱仙人是真漂亮,純銅鑄造,三百年過去了,仍然養護的很好,金燦燦的,劉襄估計得有十幾噸銅,真想融了它鑄造銅錢。
這是漢武帝造來求長生的。
《漢書》記載:「建章宮有神明臺,武帝造,上有承露盤,有銅仙人,舒掌捧盤玉杯,以承雲表之露,以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道,仙人掌大七圍,以銅為之。」
用露水和著玉屑口服,是漢代服餌之術的一種。
後來曹丕登基,想把銅柱仙人搬到洛陽去,結果銅盤斷折,聲聞數十里,勉強搬到灞河邊上,因為太重了,無法向前挪動而棄置,再後來就沒記載了,估計是融了。
在漢代,銅就是錢,沒人捨得扔到野地裡不要了吧?反正劉襄是捨不得的。
推己及人,估計曹丕也捨不得這十幾噸的銅料。
雖然在神明臺上凍得夠嗆,但俯瞰長安是真的心曠神怡,就像站在三四十層的高樓上,看著腳下的巨城,圍繞城池的八條河流,周邊的山林、田野,一眼望去,毫無遮擋,視線所及,盡入眼底。
登高望遠,開闊胸懷,心中豪氣頓生!
就是宮室有些破敗,太可惜了。
如今的大漢,跟此時的長安,真的很像,體量巨大,望之壯闊,可卻多有破敗,需要修繕重建的地方太多了。
最破敗的是建章宮,大半宮室毀於王莽新朝時期的戰火,當初完好之時,規模宏大,有千門萬戶之稱,是長安最大的宮殿群,宮牆周長二十餘里,佔地面積超過七平方公里。
前殿和未央宮正殿一樣高。
東邊有鳳闕,高二十餘丈,有輦道越過城牆,直通未央宮。
可惜被焚燬了,只有殘存的基座供人緬懷。
城外西側是半包圍結構的唐中,圈了好幾十裡的土地,用來養老虎。
這裡也被廢棄了,老虎估計不是跑了就是被打死了。
城北是太液池,池中漸臺高二十餘丈,漸臺就是湖裡的假山,有蓬萊、方丈、瀛洲、壺梁四座,模仿海中神山。
漢代挖人工湖,湖中假山都叫漸臺,未央宮裡的滄池之中也有。
城南有玉堂、璧門、大鳥之屬,也只剩下了遺蹟。
宮城之中的北側,立著高五十餘丈的神明臺和井榦樓,有輦道相連。
神明臺就是個正方形的大土堆,基座長寬各有五十米,臺頂大概有個四五百平米,旁邊是井榦樓,就是個像井一樣的塔樓,全木製結構。
全盛之時應該非常壯觀,可惜現在大半宮室焚燬,被劉襄當成了軍營,有幾處宮室改成了軍中官署和軍械工坊。
他沒想修復舊觀,太費錢。
但這種壯觀瑰麗的建築,毀於戰火,想想就讓人心疼。
「主公,喝了那銅仙人接的天水,真的能長生嗎?」跟著劉襄一起登上高臺挨凍的趙景,特別好奇的詢問,他就迷這個。
「武帝沒少喝,也沒見他長生。」
趙景捧著薑湯喝了一大口,覺得特別可惜:「那到也是,白費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