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寬河固堤(第2/2頁)
章節報錯
胡、狄、蠻、夷,那麼多地方,去搶啊!
漢秉威信,總率萬國,日月所照,皆為臣妾,江河所至,皆為漢土。
這就是漢人的氣魄。
東、西兩漢,都是終結在自己人手裡的,漢末三國都打成一鍋粥了,東南西北的外族,照樣被打得跟孫子似的。
不用說曹老闆滅烏桓,徵鮮卑,伐羌氐,諸葛亮平南蠻,就是戲稱為孫十萬的孫權,打百越也是手到擒來,還派船隊開發了夷洲,也就是臺灣島。
對外戰爭,誰都不弱。
劉襄收回思緒,看著平順東流的河水,又看了看垮塌的河堤,甭管以後用什麼方略治河,先把這段河堤修好才是當務之急。
“傳令劉虞,從冀州調一萬苦役,來洛陽河段修繕河堤。”
洛陽附近,南北兩岸,都已經荒蕪了,南岸的人口被董卓遷到了長安三輔,北岸幾縣被劉襄遷到了幷州,最近的補給地點是河內郡的郡治懷縣。
大戰將至,他無法支撐大批勞力來洛陽修堤,這裡也不是他的地盤,調集太多苦役過來,並不穩妥。
一路看過來,黃河的水位很低,除非有特大暴雨,否則今年沒有氾濫的憂慮。
旱情的苗頭倒是出現,幽州、冀州、青州的水田應該能應付過去,旱田必然會減產。
問題不大,反正旱田已經減產習慣了,民間對改換水田的熱情很高,已經出現了很多完全靠水井灌溉的水稻田。
井水太涼,不適合直接灌溉,百姓寧可拿出一部分田地專門做曬水池,也要改成水田,旱田已經傷透了他們的心。
挺好的,至少他的治下,沒有發生饑荒的隱患。
河南其實比原本的歷史上也要好過一些,幽冀等地大面積推廣種植水稻,這是無法保密的,成果一目瞭然。
誰都不是傻子,學著做的很多,第一個全面在治下推廣的人,就是奸詐的曹孟德,完全的拿來主義,一點版權費都不交。
再往南就很少有人學劉襄了,那邊受小冰河期的影響比較小,正常種植就行,沒有改變的動力。
長江流域也沒有推廣一年兩季的種植技術,只有交州那邊出現了水稻一年兩熟的事情,大概在珠三角那裡,但沒有得到重視,暫時還沒人推廣。
反正劉襄是不會提醒敵人的,他的地盤沒有多少地方,能夠達到一年兩季的種植要求。
資敵的事,少做為妙。
“察看河堤,就到此為止吧,隨我去看看洛陽,長這麼大,還真沒領略過洛陽的繁華,真是遺憾。”
劉襄去過洛陽,上了一次朝,待了不到兩天就帶兵打鮮卑去了。
那時候,心理壓力非常大,也沒心思遊覽洛陽。
確實挺可惜的,沒見識過大漢京師真正的樣子,按照那些高階人士的說法,他就是個沒見過世面的邊鄙武夫。
呵呵,我這個出身幽州邊郡的粗鄙武夫,能打得你們跪下來叫爸爸。
而且,他也有點小心思,這一世孫堅沒參加討董,也沒來過洛陽廢墟。
他想去碰碰運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