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我認識他老丈人(第2/2頁)
章節報錯
“文禮公,我等先拜會劉驃騎,還是先請託伯喈公?”
“先與張孟卓談妥,兗州已經殘破,不可再分裂了。”
“孟卓性情恢宏,賑窮救急,傾家無愛,也時常憂心眼下困局,必不會以私財得失阻礙大局。”
陳宮有信心勸服張邈,張孟卓為人慷慨大氣,不在乎個人得失,當初義兵討董,曹操招兵,散的就是他的家財,一點猶豫都沒有。
曹孟德棄兗州於不顧,張邈也是極為不忿的。
眼下投劉驃騎便是唯一的出路,他不會因為那點私人田產反對,身為八廚之一,這點品德還是有的。
何謂八廚?廚者,能以財救人者也,八廚的意思,是指願意賑濟黎民,救危扶困,最慷慨無私的八個人。
見陳宮這麼有信心,邊讓當即起身。
“既如此,事不宜遲,吾便北上書城,去尋伯喈公,促成此事。”
“辛苦文禮公奔波勞碌,吾今日便騎快馬去說服張孟卓。”
兩人分頭而行,為殘破的兗州尋找生路。
這一切劉襄都不知道,他在認真的察看河堤,不是他小題大做,黃河不老實,而且一出事就小不了。
河堤是個系統的工程,任何地方出事,其他地方都會受到牽連,若放任不管,會釀成大禍的。
南岸一旦氾濫、改道,不說青州、徐州受到波及,北岸也會缺水灌溉,誰都好不了。
走走停停,一天只趕了六十里路,東郡的河堤還不錯,是下了力氣的,這一路也碰到了巡視和維護的人員。
可惜,遠遠的看到他們就嚇跑了,沒能問一問具體事宜。
晚上在河邊紮營,有個自稱蒼亭亭長的人拜見,說是奉東郡太守之命,前來勞軍。
“勞軍?有意思。”
劉襄對這個人挺感興趣的,古時送物資犒勞敵方軍隊的事情,雖不多,但也發生過不少次。
犒師之禮源自春秋,屬“五禮”之一的軍禮,多用於遠途作戰,勢弱的一方準備酒食,犒勞款待敵方軍隊。
這既是禮,也是一種示弱的表現。
大概意思就是,我守禮了,你打我的時候,不能太狠。
也有一些以犒師之禮為計謀,用來退敵的事情。
《左傳·僖公二十六年》記載:“公使展喜犒師。”僖公十六年,齊伐魯時,魯公派展喜犒勞齊軍,一番說辭之下,齊國退兵了。
公元前627年,秦國的軍隊突襲鄭國,行軍途中,路遇販牛的鄭國商人弦高。
這人是個機智的,裝作鄭王使者,趕著牛就去犒軍了,意思就是說,別偷襲了,俺們都知道你們已經來了。
然後秦國就退兵了。
像這樣的事,不只一次的發生過。
裡面有很多智計的較量。
自己被敵方犒軍,還是第一次,挺新鮮的,劉襄很好奇,這人是個什麼想法呢?
為您提供大神釜中囚的三國:我被黃巾裹挾了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檢視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儲存好書籤!
第四百一十五章 我認識他老丈人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