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突襲當然要快(第1/2頁)
章節報錯
姑幕城下的勸降持續了一天,南邊兩城沒有動靜,那裡的守軍加起來不足一萬人,不到緊急關頭,估計是不會發兵的。
第二天卯時造飯,辰時出營,行圍三闕一之法,兵臨姑幕城下。
例行勸降過後,幾十架投石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砸得城牆石屑亂飛。
令旗前指,弩手推著櫓車前進,身後是一併前行的井蘭,一上一下,發弩壓制城頭。
守軍或是躲在城垛後面,或是退到了登城道上,面對八九千弩手的箭雨,和流星般墜落的石彈,本就厭戰的兵卒,絲毫沒有冒死反擊的意願。
巢車上的瞭望手將城上的情況傳回,劉襄下令:“命令民夫,上前填河。”
十幾隊民夫在櫓車和轒轀車的掩護下,推著鹿車,將一堆一堆的沙袋投入護城河中,姑幕的護城河聯通浯水,河道挖的極深,三四丈寬的護城河,像個無底洞一樣,及至下午未時,才勉強截斷了八處。
大型器械無法透過,還得加寬,而且八條通道也是不夠的。
劉襄搖頭嘆息,再有一兩個時辰天就該黑了,今天怕是無法攻城了。
填河還在繼續,投石機還在發石,牆面被砸的坑坑窪窪,城垛被砸的缺牙漏齒,砸在城裡的就不知道是個什麼效果了。
負責掩護的弩手交替發弩,仗著人多有錢,箭雨就沒停過。
城上守軍被壓制了一天,傷亡不小,士氣渙散,逃跑之人,成群結隊,焦和氣急敗壞,砍了幾十顆人頭,才勉強止住了崩壞的局勢,穩住了城垣上的守軍。
還沒正式攻城,部下就這種表現,焦和心生絕望,希望援軍能儘快趕來,單憑姑幕守軍,難以守住城池啊。
傍晚來臨,天光越來越暗,九條堤壩逐漸成型,劉襄不想夜戰,敵軍要拆便拆吧,反正扔到河裡的沙袋不可能被打撈乾淨,底座還在,明天再填河會變得簡單不少。
姑幕小城,城牆不高,護城河挖得不淺,這思路,真是另闢蹊徑,也不怕河岸垮塌,把城牆帶倒。
“鳴金,收兵。”
安平軍回營休息,姑幕守軍正是勞累的開始,他們等斥候確定敵軍完全撤走,才出城拆毀堤壩。
焦和鬆了一口氣,總算捱過了一天,也不知明天能不能守得住?看著在護城河兩岸忙碌的兵卒,看著照明用的火堆逐個點燃,他真想帶兵撤退。
可是,能撤到哪裡去呢?
從青州退到了徐州,退不了了,後面是徐州腹地,東面是大海,西面是泰山,再退,必死無疑!
焦和哀嘆不已。
劉襄沒有看到城牆上悲觀的焦和,他正躲在暗處,觀察著點燃火堆,拆除堤壩的敵人。
跟他一起的還有崔奕,以及牽著馬匹,悄悄摸過來的一千七百騎兵,是宿衛和驍騎營全體騎卒,為了不驚動敵人,他們沒打火把,摸黑走了三里地。
他不想夜戰攻城,並不代表會眼睜睜的看著敵人拆除堤壩,特別是他明知道敵人會這麼幹的時候。
“破壞別人的勞動成果,這是犯罪,必須要接受懲罰。”劉襄低聲呢喃了一句,轉過頭對崔奕說道:“傳令,只殺人,不攻城。”
他不會死命的攻打姑幕縣城,削弱、逼迫才是主要的手段,讓守軍恐慌,拼命的求援,以此來調動南邊的兩城。
圍城打援才是真正的目的。
三城聯動的防禦體系,需要有能夠出城作戰的部隊才行,要麼是一隊精銳騎兵,能夠隨時襲擊攻城的敵軍,要麼就得有大兵團駐守。
可惜,現在這三座城池,要啥沒啥,正是虛弱,且容易被分割的時候。
命令傳達完畢,距離敵軍不足兩裡。
劉襄跨上赤菟,高聲下令:“上馬,點火,隨我殺敵!”
火把點燃,騎兵加速,伴隨著轟隆隆的馬蹄聲,一千七百鐵甲騎兵縱馬疾馳,自城東發起衝鋒,臨近城下之時,拋棄火把,放平長槊,利用敵人的照明火堆,衝進了護城河外圍的人群。
這些人有守軍也有城中徵集的青壯,正在搬運水面以上的沙袋,推倒水下的堤壩,破壞填平的通道。
騎兵衝得太快了,他們別說回城,連吊橋都沒跑到,機靈的直接跳河游到對岸,嚇傻了的,只會胡亂逃跑,反而互相沖撞,亂做一團。
鐵騎衝鋒而來,在人群中趟出了一條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