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轉身回到靈堂,繼續守孝。

他的意思沮授懂,糧食還有,但那是百姓的口食,不能動用。

所以,要守著黃河作壁上觀。

“唉!可惜瞭如此好的時機。奪取天下自然能安定黎庶,此為大仁也。”沮授搖頭嘆息。

有些理念,可不是別人一句兩句就能改變的。

沮授走了沒多久,荀彧就來了。

他受劉襄的老丈人引薦,來到冀州,趕上了另一個老丈人去世。

無論是要拜訪此地主人,還是出於禮儀,他得來弔唁。

唱名、行禮、哀思,禮儀過後,劉襄邀請荀彧偏廳敘話。

荀彧帶了百十個家人遷來冀州生活,穎川的田地、產業都已經賣出去了,只拉著黃金珠玉等等值錢的珍寶上路,這些情況,典韋早就派人稟報過。

想安居就得有產業,田地是最好的產業,可劉襄不想荀氏佔據大片土地。

他試探的問道:“文若,你對分田有何看法?”

“自周朝井田法以降,朝廷皆分田與民耕作,如此方能賦稅充盈,國有所用。”

荀彧知道問這話是什麼意思,面前之人極為厭惡大族兼併,不想讓士人佔有大片田地,這事他早就聽說了,也沒想買多少地,只需夠家人吃用便可。

“家中十五歲以上成丁之人,不論男女,皆分十畝永業田和五畝桑麻田,文若覺得如何?”關於分田,劉襄不會讓步,只有這一點沒有分歧,才能繼續談利益、理念、願望什麼的。

可荀彧有些不習慣這種直來直去的談話方式,微微愣神,有些疑惑的問道:“劉使君要給彧分田?”

劉襄認真的回道:“對,永業田只能種糧食,桑麻田隨便,田租是上田十稅一,下田十五稅一。吾會將文若家人的田地分到一處,以便種植,也儘量分給你們上田。”

荀彧目光灼灼的看著劉襄,面帶笑意的問道:“這算是以權謀私?”

“算是吧,但也只能做到這一步了。”

荀彧開懷大笑,拱手相謝:“那就多謝使君照顧了?”

心中卻暗自思索:如此重視農桑,其志不小,其人品性如何,還需觀察。

劉襄也在心中合計:看樣子是能接受分田的,可以往下談了。

念及於此,他開口問道:“冀州各縣都有我的產業,不知文若想以何種營生養家?不妨說出來,我給你參謀參謀,不瞞你說,我對商賈之事也是頗為精通的。”

“使君開口言利,不怕人指責嗎?”荀彧笑著問道。

劉襄混不在意。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市井小民都知道的道理,那些老夫子豈會不知,不過假清高罷了,他們的家中哪個不是田地廣大,產業繁多,這種偽君子,不必在意。

如今天下紛亂,需要能做事的英才,方能結束亂世,還百姓以太平。”

“使君如何看待這天下的紛亂?”荀彧想問問劉襄的理念。

“文若不妨去我治下轉一轉,那裡就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