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都來一起修河堤(第2/3頁)
章節報錯
至於修河堤,就是表明短時間之內不會南下,增加袁紹和兗州軍閥的安全感,讓他們有怨抱怨有仇報仇,安安心心的窩裡鬥。
而河堤是一定要修的,雖然黃土高原在漢代還是鬱鬱蔥蔥,森林覆蓋率超過了四成,水土流失沒有明清時期那麼嚴重,但是,那裡的土質不好,水一泡就蓬髮、鬆散,黃河在幷州切割黃土高原而下,仍然攜帶了大量的泥沙。
中下游地區極易氾濫,而且動不動就改道,如一條孽龍一般,難以馴服。
黃河河堤,容不得一丁點的輕忽,這是所有人的共識。
北岸在修繕河堤,南岸的官吏不可能熟視無睹。
大家都是有常識的,一邊修河堤,不發大水還則罷了,只要洪水過境,另一邊會淹得非常嚴重。
很簡單的道理啊,原本淹沒兩岸的水量,要是都流到了一邊去,自然會特別悽慘。
所以北岸修堤,南岸也得跟著修,人力、物力是有限的,派人修築河堤,自然就沒法打仗,這是針對兗州的陽謀。
“文若走一步看三步,算到兗州各郡一定會派人修堤,卻不明言,是想要考驗一下我嗎?真是狡猾。”
劉襄站在河堤上眺望南岸,忍不住出聲報怨,自己還真沒想到兗州那邊會徵集幾十萬人一起修堤。
“陳留張邈、濟北鮑信,皆為名士,並非昏聵之人,只是東郡太守橋瑁貪腐、庸碌,吾不敢確定他會不會徵集民夫修築河堤。”荀彧的聲音溫和清朗,毫不在意劉襄的報怨。
意思很明白,雖然不敢全部確定,但至少能調動兩路人馬撲在河堤上,瓦解酸棗聯軍合力。
不動聲色之間,謀劃已成,然後不喜不悲的裝個逼,果然有格調。
劉襄翻了個白眼,這就是名士風範嗎?
真羨慕!
回頭我也得學一學。
在心裡定了個目標,他繼續關注眼前:“修堤之事,調動了兗州幾個郡國?”
“四個,陳留、東郡、濟陰、濟北,人數二十多萬。”
“青州那邊呢?”
“平原、濟南、樂安三地,人數將近十萬。”
三十萬青壯被調動,青州又是黃巾的重災區,再加上修堤的物資調運,兗州、青州已無力再戰。
至少,秋收之前,威脅不到河北了。
所以,可以想想別的事了,比如,在大堤修繕得差不多的時候,把這些修堤的民夫拐過來。
漢代的官吏啊,善待百姓的不多,挖河修堤又是極為辛苦的勞役,那些民夫的日子可想而知。等到後期,怨氣積累到一定程度,工程也進行的差不多的時候,派人去點把火。
轟!
火藥桶就炸了。
對面兵馬不少,民夫肯定打不過,只需要給他們提供一條退路,三十萬青壯,自己能拉回來多少呢?
劉襄很好奇啊。
拐帶人口的事情做多了,思維都有了慣性,看到人,就忍不住的想著要拐回來,自己實在是太壞了。
“來人,去給對面的張邈等人送信,就說我軍探查到董賊的軍隊,有東進姿態,兗州、豫州最好提高警惕。”劉襄吩咐身邊的書吏起草幾封書信,派人送去對岸。
這才是正事,剛才拐帶人口的計劃,不過是思維慣性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