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曹操散家財(第1/2頁)
章節報錯
曹操慢條斯理的整衣正冠,緩緩的雙手作揖,跟個遲鈍的老頭一般躬身,口中大聲見禮,話語抑揚頓挫,故意在“大”字上落了重音。
“沛國曹操,表字孟德,拜見驃騎大將軍!”
劉襄翻了個白眼,知道他在作怪,笑呵呵的看著比正常人慢了半拍的行禮速度,還特意在“大”字上用了重音的曹孟德,既不阻止,也不搭腔,非得等他一躬到底之後,才用譏諷的語氣說道:“有意思嗎?”
“驃騎大將軍恕罪,鄙人無官無職身份低微,禮數不周之處,還望莫怪。”
劉襄不想陪他玩了,也不想猜測他行為中的深意:“行了行了,再說怪話就滾出去,你我相識又不是一天兩天了,有什麼話直說便是?”
曹操還在裝腔作勢,滿臉驚慌的說道:“哎呀,驃騎大將軍權威日盛,小民惶恐。”
劉襄指著大門,盯著他不言不語。
曹操展顏一笑,心中暗道,看這樣子,劉宜程還是念及舊日交情的,那勸他的話就好說了。
心中思索,也沒耽誤說話:“嘿嘿,這不是想要博君一笑嘛,多時未見,想煞曹某人也。”
劉襄不鹹不淡呵呵一笑:“呵呵,吾只聽見譏諷了,多年未見,上門就嘲諷我,這就是曹孟德的做派?”
“開個玩笑罷了,莫要氣惱,宜程升任驃騎將軍,得遂平生志願,曹某恭賀,只是來得匆忙,賀禮等下次再補。”
劉襄擺擺手:“董卓給的官,當不得真,你不在洛陽享福,跑我這裡可是有事?”
曹操順勢接話:“董卓實乃亂臣賊子,妄行廢立,吾不願與其為伍,棄官潛逃,來求宜程庇護。”
求自己庇護?劉襄不信,怕是要散家財招兵吧?
史書記載,曹操逃出洛陽之後,去兗州陳留郡散盡家財招募兵馬,可他是豫州沛國人,不回自己老家,反而跑到陳留散家財?他隻身脫逃,散的是誰的家財?
漢代可沒有銀聯。
散的是陳留太守張邈的家財吧?
現在,這個狗日的盯上了自己?
想找自己拉投資?
支援一下曹操,緩解一下跟關東士族的關係,倒也無不可,但給一些銅錢可以,要兵要糧是肯定不能同意的。
打定主意,劉襄伸手一引,邀請曹操坐下相談。
兩人相對而坐,侍從奉上熱酒暖身,劉襄伸手為曹操斟滿,開門見山的說道:“有何事不妨直言,沛國曹氏乃名門望族,何須我來庇護?”
曹操的父親曹嵩,原是夏侯家的孩子,是西漢名將夏侯嬰的後代,後來過繼給了曹騰做繼子,繼承了曹氏的宗祠,雖然曹家這幾代站在了宦官集團這一邊,但他們是西漢名相曹參的後人,實打實的名門世家。
沛國乃是劉邦的龍興之地,曹氏、夏侯氏在此地繁衍生息四百年,早已根深蒂固,盤根錯節。
曹操身為宦官後代,可交往的都是名士,千萬別以為他會被歧視,他的小夥伴是袁紹。
袁紹雖然母親出身不高,但後來過繼給了早死的伯父,成為了汝南袁氏三枝之中,其中一枝的承嗣之人,擺脫了庶子的身份。
《女總裁的全能兵王》
東漢後期頂級世家的嫡子,是曹操的夥伴,張邈、許攸等人說好聽了叫為友奔走,說不好聽一點,這些人都是他們的跟班。
他年輕的時候可沒少胡鬧,你聽說他吃過虧嗎?舉辦月旦評的名士許邵不願意評論這幫子紈絝,曹操把劍架在人家的脖子上,逼著他給自己評論,結果傳為美談。
你換個出身低微的試試,不等出門就打死了。
這樣的人需要自己庇護?
他就是圖自己的人和錢。
下賤!
曹操沒有開口談錢,他端起熱酒喝了一口,頗為憤慨的說道:“董卓妄行廢立,大逆不道,扶偽帝登基以為傀儡,使天子蒙塵,宜程何不起兵討伐,撥亂反正,扶保天子重新臨朝,立此奇功必能名留青史,千古稱頌。”
劉襄知道關東士族起兵的時候,用的就是扶立少帝劉辨的名頭,結果他們剛起兵,董卓就把劉辨毒死了。
這正好可以當做推拒的藉口。
“不能打,若起兵,就是逼迫董賊害死陛下,此等罪過,誰能承擔?陛下一死,偽帝便名正言順,倒時怎麼辦?認還是不認?打還是不打?吾為宗室,打,便是圖謀皇位,不打,便是自毀軍心。左右為難啊!孟德可能理解我的難處?”
曹操心說,你利用黃巾作亂,佔據幽、並、冀三州,還想賺取忠臣的名號?你覺得我會信?要不是隻有你能與董賊相抗衡,我才不會來。
但話不能說透,面子不能撕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