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託妻獻子(第1/2頁)
章節報錯
冀州五郡在手,安平軍分駐魏郡、鉅鹿郡安定地方,其餘四郡國態度各異。
河間王劉陔穩坐釣魚臺,皇帝親叔叔的身份讓他自視甚高,再加上這幾年黑山軍都是繞著河間國而走,幽州也對其秋毫無犯,讓他有種迷之自信,認為天下誰也不敢惹他,極為安心的在自己的宮殿裡高樂。
河間的賦稅和靈帝送來的大筆錢財,足夠他揮霍。
人間的愁苦,與他無關。
河間國的國相何遵跟養豬一樣養著他,只要這位不搞事情,那就什麼事都沒有。
這兩人也沒什麼惡政,河間還算穩定。
與之相比,南邊的安定郡就極為混亂了,四年前才除國,冀州又動盪不休,沒人願意去安定赴任,官位也賣不出去,從太守到縣令,缺額的官員很多。
那裡就成了世家豪強的歡樂谷,各種作,各種浪,也沒人管。
現在更是鬧起了黃巾,已經徹底亂了。
最東邊的渤海郡早就躺平了,這些年幽州的海商自漁陽郡泉州縣出海,路過渤海郡進入萊州灣,船隊規模越來越大。為了方便行商,渤海郡的官吏早就餵飽了,民間也有很多人跟著幽州商人討生活。
上上下下全都倚仗著幽州。
渤海太守楊璇算是看明白了,得罪誰都不能得罪幽州,否則渤海人就得弄死他。
乾脆打消了亂七八糟的念頭,百姓安居樂業,大家一起賺錢,有什麼不好的嗎?
此君徹底躺平,一副你們敢來我就敢投降的架勢。
唯一像點樣子的就是清河國了。
清河國曾經有一陣子被改名為甘陵國,所以封到此地的王爵叫甘陵王,後來國名又改了回來,王爵卻沒改,現任的甘陵王叫劉忠。
劉忠挺慘的,184年張角起義的時候,他被俘虜了,抓到了廣宗關押,他的子嗣和國相馮巡都被殺了,是靈帝掏錢把他贖買回來的,可他年紀不小了,難以再生育子嗣,曾經頹喪過一段時間。
再後來他碰到了劉虞。
朝廷派劉虞做他的甘陵相,整頓、救災、恢復民生,自此以後,劉忠重新振作,勵精圖治,矢志報仇。
這些年跟黑山軍和青州黃巾幹得最多的就是他。
一個全家盡喪,子嗣斷絕,一門心思找黃巾軍報仇的六十多歲老頭。
劉襄挺同情他的,但不耽誤自己派兵幹掉他。
戰場之上,可容不下慈悲。
大軍在鉅鹿停駐了半個月,不能再耽誤下去了,劉襄決定領一萬人馬在此坐鎮,督促官吏調任、百姓分田,監察本地士族動態。
令其餘人馬東進。
“好麻煩,還是殺光了清淨。”他忍不住報怨。
可報怨歸報怨,他心裡清楚,一味的殺人是不行的,遲早成為天下公敵。士族的力量很強,必須拉一批,打一批,得讓他們鬥起來,若是他們合力來打,自己是扛不住圍攻的。
這次接受士族投降,好處也不少,以後的名聲肯定有人吹捧,還能打消其他一些想投奔自己之人的顧慮,而且鉅鹿各家提供了不少糧草,說是支援大軍征戰,表示恭順之心。
這是他們的買命錢。
劉襄拿的心安理得。
命崔奕領三萬人馬進攻堂陽、扶柳,直抵安定郡郡治信都縣。
命嚴綱領一萬人進駐鉅鹿郡廣宗縣,把守界橋,防備清河國支援安定郡。
命趙雲領一萬人自鄴縣東進清河國邊界,牽扯劉忠的兵力。
命前軍南下,攻取饒陽、武遂,切斷安定與河間的聯絡。
傳令周倉退回黃河北岸。
現在不是打兗州的時候,得先把冀州消化掉再說,步子邁得太大容易扯著蛋,一口氣吃不成胖子,只會撐死。
臨出兵時,他叮囑崔奕:“子安,儘快佔領安平全境,然後率軍南下,與嚴綱、趙雲三路齊出,奪取清河國。千萬不要進攻河間,現在是皇權交接的緊要關頭,靈帝親叔叔這一枝太敏感了,不能碰,先圍著,新帝登基之後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