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被逼出來的狠戾(第1/3頁)
章節報錯
朔風厲嚴寒,陰氣下微霜。
城東一戰已經過去了半個月,天氣一日冷過一日,漳水的冰層越來越厚,上面已經可以走馬了。
越騎三千騎,胡騎四千騎,驍騎一千兩百騎,八千騎兵今日就要北上邯鄲。
崔奕不高興。
因為他要帶隊回去。
“主公,讓嚴綱帶隊就行,某陪你一起圍困鄴縣。”
嚴綱不樂意了:“憑啥呀,某還要守平陽呢。”
劉襄笑道:“嚴綱可壓不服驍騎,回吧,明年取了鄴縣之後,咱們再去會會鉅鹿郭典,到時候你直接在邯鄲東進。”
讓騎兵回邯鄲修整,一是野外紮營戰馬受不得凍,二是節省糧草消耗,戰馬那玩意的飯量,一匹頂三人,還是回邯鄲就食比較方便。
崔奕不情不願的走了,嚴綱領三千人在平陽小城駐防。
鄴縣城下有步卒四萬,塹壕、圍堰、地堡連成一片,徹底封鎖了縣城東、西、南三面,只餘朝向漳水的北面放開了一個缺口,想逃出去的人,劉襄不攔。
徹底圍死會激起城中死戰之心,那不是他想要的。
身穿夾襖的伐木隊還在行動,但已經不入山了,他們在鄴縣周邊拆除莊園、塢堡,將木料、石料運回營地。那些已經逃走的自不用說,仍然頭鐵留下的,自然是被“黃巾賊寇”洗劫,嫡系皆斬,其餘充做苦力。
“營中建幾道擋風牆,乾柴、煤炭的儲備要充足,防凍傷和保養兵器、甲冑的油脂發到每一個兵卒手裡,再次重申一遍,這玩意不是用來吃的,如有發現,都給我去打掃茅廁。”劉襄在為防寒做準備。
軍侯以上的軍官齊聚大帳聽他宣講。
“說到茅廁,這也是要注意的,凍土不好挖,難以掩埋,那就運到遠處去,排洩物若在營地周邊堆積過多,開春之後必有瘟疫。瘟疫有多可怕,不用我說吧?記住了,營地周邊五里之內不要讓我看見堆積,否則,所有負責此事之人,一體斬決。”
“謹遵令諭。”一眾軍官拱手應命。
古代一打仗基本就伴隨著瘟疫,不止是因為屍體過多,還有排洩物沒有得到妥善的處理,行軍打仗,茅廁和糞便的處理是很重要的。
知兵之人不但能透過灶坑推斷敵軍數量,也能用茅廁推斷,拔營之時,灶坑和茅坑一定會處理好,這都是軍略的一部分。所以,光看兵書是學不會領兵打仗的,軍隊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體系。
“採伐隊消減九成人數,只需負責燃料收集便可,取暖不能全部依靠邯鄲運送煤炭。取水必須在上游,飲水必須燒開,以防敵軍散播瘟疫。用營中已有木料繼續打造攻城器械,臘月之後,開始攻城!”
“末將遵令。”
臘月攻城就是要把守軍調到城頭上挨凍,拼的是底層兵卒的待遇。這一點,劉襄不怕任何人。
除了皇帝身邊的虎賁郎和羽林郎,幽州兵卒的待遇吊打漢末的所有軍隊,而虎賁、羽林已經成了士族子弟的晉身之階,哪還有什麼戰力可言。
別人在撈錢買地,蓋宮殿樓臺,他在建軍隊;別人在歡宴享樂,追逐美酒、美食、美人,他在建軍隊;別人在引經據典,吟詩作對,他在建軍隊。
所以,他成了名將,他心裡清楚,自己不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智慧高絕之人,他的成就都是追隨他計程車卒抬起來的。
他在這些兵卒身上花的每一個錢,都得到了千倍、萬倍的回報。
那他還有什麼理由不繼續在這些兵卒身上花錢呢?
鋼製兵器普及,披甲率在提高,弓弩在增多,夏衣、冬衣、布履、皮靴從不短缺,飯食能吃飽,菜蔬、魚、肉定時供給,軍餉、撫卹足額髮放。
他在軍中的時間比陪媳婦的時間都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