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千人應對七八萬敵軍,確實有些捉襟見肘。

劉襄沉吟片刻,心裡也有點虛,順勢說道:“你要攻城,帶五千人去,奪城之後,再調兩千人回來吧。”

“末將遵令。”

趙雲點兵出城,直奔屯留而去,二十里路,一個多時辰便到。

不提趙雲如何以十倍兵力攻城,劉襄繼續翻閱斥候探查的情報。

劉虞的大軍已經在襄垣以北百里之處停步,向前兩百里是徐榮駐守的祁縣,向後一百八十里是被劉襄奪取的壺關。

如何行止,幷州軍中吵作一團。

已經吵了一天了,劉虞仍然在猶豫。

他不是在猶豫打哪裡,八萬多青壯,其中還有一萬多匈奴騎兵,一天耗費糧草三千石,打哪裡還用說嗎?沒有補給可不行。

他猶豫的是如何平衡軍中勢力。

幾十個大大小小的家族勢力,雖然聚集人馬的時候挺快,但分歧也多,各家訴求不同,利益衝突不小,難以精誠合作,很多人只是為了反對而反對。爭吵一起,誰還關注具體事情,反正你贊同的我就反對,你反對的我就贊同。

怎麼捏合他們,成了劉虞最大的難題,北上還是南下反倒沒那麼重要了,在他想來,己方人多勢眾,不論是祁縣還是壺關,都是黑山賊的偏師,大軍一到,必然摧枯拉朽,平滅賊寇不過旦夕之間。

“可笑賊人短智,人數劣勢還敢分兵而戰,當真不通軍略,愚蠢至極。”劉虞不止一次的嘲諷過黑山賊。

幷州軍中的大部分人分成了三派,有支援繼續北上的,補給的問題由太原郡計程車人解決便是,至於太原人願不願意?那他們不管,反正只要不吃自家的糧食就行。

這批人的家鄉,普遍是遠離壺關的南部諸縣,他們相信留在郡治長子縣的太守能夠擋住賊人南下。

有強調必須回軍的,上黨空虛啊,賊人現在守在壺關不動彈,那是因為要防備大軍迴轉,若是繼續北上,你當黑山賊不敢搶劫嗎?人家都搶了三年多了。

家裡的資財受損,你們難道不心疼嗎?

很多人都心疼,所以這一派的聲音最大。

還有一些人認為應該分兵,我軍人數眾多,分兵而戰就行了,既能奪回補給線,又不耽誤征討敵軍主力。他們中的很多人自認名將,篤定壺關必是賊人的小股部隊偷襲奪城,為的就是要迷惑我軍,拖延時間,想趁機幹掉白波賊再與我軍決戰。

這一派被劉虞在心裡否決了,剛嘲諷完敵人分兵是短智之舉,自己立刻就分兵而戰,不要臉面的嗎?自己就是靠著這張大漢宗室的麵皮,才能聚集起這許多人馬,面子不能丟啊,若真是顏面掃地,大軍星散怎麼辦?帶著幾個從人戰死沙場嗎?

他可不是那種空談盡忠,卻毫不作為的人,必須得把這些上黨郡的家族捏合到一處,然後才能討滅黃巾賊寇,還幷州太平。

至於張楊、呂布等人早就被他們忽略了,邊郡匹夫而已,家世不高,人員不眾,罵人的聲音都比不上自己等人,一邊涼快去吧。

現在是賢良之士討論兵法的時間,你們就乖乖的閉嘴好了。

要不是張楊拽著,呂布想把他們砍成八段!

南北四百多里的戰場,兩軍將近三十萬人,分做五路,停駐各地。在盛夏的烈日之下,暴曬著各自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