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動物的骨架嗎?”他問船廠工師。

“回將軍的話,卑下知道。”

“船底呈漏斗狀,脊椎為船體的主龍骨,前後與船柱相連,肋骨為船肋,主龍骨兩側再加兩道旁龍骨,與肋骨相連,旁龍骨之上再加龍筋固定肋骨,這就是船底的主架了。剩下的跟平底船一樣,覆蓋船板,勾縫防滲水,分隔艙室作為水密艙。”

工師按照劉襄的說法做了個兩尺多長的船底框架模型,跟個尖底的長條編筐一樣。

他覺得很彆扭,這種船不會沉嗎?穩不住吧?

可他不敢說出來,自己等人造不出戰船,他們都知道將軍心中不滿。

劉襄沒理他,繼續說道:“船頭尖挺,船尾收窄,長十丈,寬一丈六尺,雙桅杆,前桅橫帆,後桅縱帆,船體兩側安裝披水板,可減緩橫移穩定船身,設一櫓和十對划槳。可能做到?”

工師想了半天,十丈船是能造出來的,十五丈的貨船他們已經造了不少了,可尖底船讓他覺得彆扭,而且船隻太細了,龍骨吃力太大,他猶豫的回道:“將軍,十丈船能造,只是這船比艨艟還細,龍骨怕是經不住力,容易斷裂,且船底這麼尖,真的不會側翻嗎?”

“重心在主龍骨這裡便不會側翻,兩側必須對稱,造平底船的時候,也是要在中軸穩定的,這是一個道理,明白了嗎?”劉襄想講一講不倒翁的原理,可不知道怎麼組織語言,只好拿平底船做例子。

船廠工師當然知道平底船是怎麼穩定的,可造船還要讓龍骨“忠心”?這死物怎麼忠心?

或是有什麼別的說法?還有那對稱之語,也是前所未聞啊,不知道是不是兩邊一模一樣的意思?

見他眼神迷茫,欲言又止,劉襄說道:“有什麼話儘管說,有什麼疑問趕緊提。”

“將軍如何讓龍骨盡忠?可需使個什麼秘術?這對稱又是何意?”

“對稱就是兩邊一樣重。兩邊等重,力道就落在了龍骨這裡,龍骨處為最重的地方,此為重量之心,不是忠誠之心。”

工師恍然大悟,有造平底船的經驗,他便理解了穩定之法。

可疑問又來了:“龍骨太吃力了,如何才能不斷裂?”

劉襄指了指抬進來的鐵樺木:“此木堅韌如鐵,用它做龍骨。旁龍骨、肋材、龍筋也用它做,其餘木料用橡木。這幾根最長的只有六丈,便先造一艘七丈的尖底船試驗,吾能找到將近十丈的木料,回頭會給你送過來。”

造船匠人禁不住好木料的勾引,劉襄的話剛起頭的時候,工師就在打量鐵樺木,等他的話音剛落,人就撲到木頭上摸索起來,連回話都忘了。

斧鋸鑿刨試過一遍,船廠工師的口水都快流下來了。

“好寶貝,好寶貝,這是天生的船材啊,用它造出來的戰船,沒有艦船能經它一撞!”

劉襄翻了個白眼:“大船才能用撞擊戰術,小船撞上去自殺嗎?先試做一艘吧,其他的以後再說。”

工師有些猶豫的說道:“將軍,可否全船都用此物,橡木雖堅,卻比不得這個,兩者混淆,豈不侮辱了這等良材。”

侮你個頭,哪弄那麼多鐵樺木去。

“採伐不易,數量有限,船底用此木,其餘木料還是用橡木吧,橡木已是極為堅韌的木料,你往常不是捨不得用橡木做貨船的嗎?怎麼現在又嫌棄了?”

“不一樣的,不一樣的。”工師搖頭感嘆:“可惜了。”

“沒什麼可惜的,六七丈的小船,便是用精鋼鑄就,也是打不過樓船的,大船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