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襄的話讓荀彧沉默了很久。

實話實說,想要結束亂世,眼前之人便是不二之選,而主公也確有明君之姿。

不好奢靡,勵精圖治,體恤百姓,愛兵如子,軍略無雙,威臨天下。

結束亂世,結束亂世!荀彧心神激盪,這是他畢生所求。

可是,總不能不分良莠,只是因為他們是世家大族子弟,便要隨便找個藉口,屠之戮之。

這不對!

道理不是這樣的!

“他們可以去種田,可以去經商,只要主公給他們一個機會,他們可以的,士農工商,總會有個出路,平定亂世,不能一殺了之啊,沒有這個道理。”

荀彧自己都沒意識到,他的話音之中,充滿了哀求的味道。

劉襄勢力已成,治下兩千萬人口,十幾萬大軍,幾百萬民團,寒門子弟多有歸附,新的勳貴已經崛起,大漢舊日的世家大族,早已是昨日黃花,根本無力抵抗他的意志。

荀彧想要維持世家的體面,難上加難,否則他不會做出串聯中原士子的行為。

這是極其犯忌諱的事情,是拿性命在拼,生死只在主君一念之間,因為這是權臣之路,而現在的形勢,他不可能成為總領百官的權臣。

最起碼,武將集團不會聽他的,外戚、宗室也不會。

“主公,但行霸道,不可以治天下。&n ”

“文若,此非王道與霸道之別,你知道什麼樣的行為最遭人記恨嗎?”劉襄手撐著迴廊中的欄杆,不等荀彧回答,繼續說道:

“拿走別人擁有的東西,是非常遭人記恨的,人的本性,會為了失去的利益而拼命,他們會處心積慮的奪回來,並把這份仇恨傳遞給子子孫孫。有些隱患,還是儘早處理掉比較好。”

這話荀彧反駁不了,他既不是沒見識的愣頭青,也不是道德標準靈活多變的偽君子。

愣了半天,實在想不出該怎麼反駁,情緒低落的說道:“臣,乞骸骨。”

劉襄白了他一眼,才三十來歲,乞個屁的骸骨,拍了拍他的肩膀:“外面太熱了,隨我去書房敘話。”

說完轉身就走,他怕熱,想去書房納涼,一邊走一邊朗聲說道:“文若的心氣喪了嗎?咱們可是約定好了要一起平定亂世的,我不是那種只能共患難不可共富貴的人,尚書令的職位還在等著你呢,未來的荀令君,跟我去書房,咱們商議一下改組官制的問題。”

他確實忌憚潁川荀氏的能量,不是一天兩天了,從一開始就知道,並不是這次的聯名勸進才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沒有被逼宮之類的負面情緒。

之前一直在用冀州集團和外戚制衡,也沒有覺得事態脫離掌控而引起的憤怒。

像荀彧這麼優秀的工具人,他可捨不得放在一邊不用,更不會殺掉,如此大才,太可惜了。

他早就想把官制改成三省六部制,琢磨了好幾年了,正好趁著登基,用府中官吏充實中樞的機會,一舉改制。

其實,他還想把品級制也一併定立出來,漢朝的官職沒有明確的級別,只是以俸祿劃分,還有一大堆的潛規則,挺亂的。

因為沒怎麼混過官場,很多事都鬧不清楚,與其去學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不如自己重新建立規矩。

他有任性的資格。

荀彧今天本是抱著獲罪之心而來,可看著劉襄的背影,自然而然的就跟了上去,從什麼時候開始,自己已經習慣了追隨著這個身影了呢?

這個問題還真是沒有仔細的想過,彷彿潛移默化一般,成了既定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