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年,盛夏,六月末,日有蝕。

天色從陽光熾烈,轉為昏黃,然後沒入黑暗,再一點一點的放亮,最後恢復到烈日當空,普照大地。

便如一次輪迴。

劉襄負手站在北宮正殿之外,六十六級臺階之下,是期門軍的甲士方陣。

鑼鼓喧囂,劍拔弩張,氣勢著實不小,可鬧得動靜再大,也只是觀看了一次日食罷了。

今年的年景確實不好,地震、旱災、日食,若是按照大漢慣例,三公得罷免一遍,可司徒劉虞已經去職,太尉沒有任命,他自領大司馬,位超三公,所以司馬不能有人就任。

問題來了,背鍋的沒了!

他是不可能罪己的,尤其是正在走登基的流程之時,不能有汙點加身。

需要一個識趣的人,把這事搪過去,否則容易被人詬病。

其實,很多的聰明人,已經意識到了這是一個機會,一個立大功的機會,荀家的四人都是聰明人,他們不想放過這次機會。

“文若,具名勸進的,已有一千六百餘人,足夠了,時機不等人,不可猶豫。”荀衍覺得聯絡了這麼多士子,已經夠了。

荀或有點惋惜,肯定有一些人的回覆還在路上,半個多月的時間,信使是跑不遍中原各地的,日食來的不是時候,過於緊迫了。

荀攸見他猶豫,出言勸說:“天有日蝕,乃是上蒼示警,大司馬苦於天災,必定擔心有人會起妖言,引發叛亂,叔父若能挺身而出,化不利為有利,扭轉輿情,必然是大功一件,當能緩解大司馬對於此次聯絡中原士子的忌憚之意。”

聯名勸進是大功勞,可荀或打算聯絡成千上萬計程車族子弟具名上表,那就過線了,弄這麼多人,是在展示荀家的能量嗎?哪個上位之人能不忌憚?

荀或也是被逼急了,主公想要清洗世家,他難以坐視不理。@精華\/書閣·無錯首發~~

“兄長,該下決斷了。”荀諶也開口相勸。

荀或點點頭:“明日我便與伯安公和伯皆公一同上表,名單和各地士子的勸進表章都準備好了嗎?”

“絕無缺漏。”

“好,今夜裝車,明日一早便送入宮中。”

日食的第二天,荀或、劉虞、蔡邕聯名上表,言:“天發日蝕,實乃上蒼示警,謂之天不可無日,國不可無主。

臣聞天生蒸人,樹之以君,所以對越天地,司牧黎元。

聖帝明王鑑其若此,知天地不可以乏饗,故屈其身以奉之;知黎元不可以無主,故不得已而臨之。

社稷時難,則戚藩定其傾;郊廟或替,則宗哲纂其祀。所以弘振遐風,式固萬世,三五以降,靡不由之,或多難以固邦國,或殷憂以啟聖明。

臣聞尊位不可久虛,萬機不可久曠。虛之一日,則尊位以殆;曠之浹辰,則萬機以亂。願大司馬存舜禹至公之情,狹巢由抗矯之節,以社稷為務,不以小行為先,以黔首為憂,不以克讓為事。

….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

上以慰宗廟乃顧之懷,下以釋普天傾首之望,則所謂生繁華於枯荑,育豐肌於朽骨,神人獲安,無不幸甚。

乞請大司馬登極大寶,臣等共觀盛禮,踴躍之懷,南望罔極。

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