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另有所圖(第1/2頁)
章節報錯
益州北部四郡入,四川盆地這處天府之國被納入治,可要想徹底掌控這塊地,就必須解決益州最根本的矛,東州人和本地人。
“文若有何良策?”
朝會之,劉襄特意留下荀或、劉虞等,在偏殿的書房之中商議益州安民事宜。
“益州賨叟、羌胡多有歸,所慮者不過東州人與蜀人的仇怨。東州多為南陽、荊州、三輔遷入益州避難之,其人既然為躲避戰亂而入益,現今戰亂消,自然可以遷回家,如,衝突自解。”
荀或覺得與其安,不如直接遷走。
“東州人士已在當地購屋置,強制遷,恐生民,幾十萬人吶。”劉虞不認同的搖了搖頭:“若起了亂,其禍不小。”
如此行,過於粗暴,他不同意。
“他們的產業多是搶奪本地人士的田,正是衝突的根,若不解,仇怨難以消,任其爭鬥不,必然釀成大禍。”荀或出言反駁。
劉虞皺眉質問:“遷到哪裡?怎麼安置?現在春耕已,種子已經種,有誰會捨得拋棄田地?若要遷,必有補,如此大的開,需要多少資財?又要動用多少人力、物力?如今還要支撐河,益州不宜動遷。”
話題陷入停,遷與不遷都有道,誰也說服不了,但什麼都不,隱患就會一直存,難題放置久,便會更難解決。
而劉虞與荀或的爭,恐怕不止是理念的分,還有冀州集團和潁川集團的對抗。
劉襄想讓他們爭,但絕不允許成為黨,在對待益州的問題上已經出現了苗,不能讓這件事繼續擴,他決定直接拿出執行方,打斷雙方的爭,不允許他們借題發,擴大爭鬥範圍。
不等荀或反,他開口詢問:“益州的降兵有多少?”
趙雲聞言應答:“啟稟主,四萬七千餘人。”
“押去涼,交給孫,讓他派兵看,安排到武都郡和漢陽郡開荒屯田。”劉襄還是傾向於遷民,但把所有外鄉人全部遷,這種一刀切的極端做,他不太認同。
“依我之,遷民還是要遷,但要有所劃分。”他盯著劉虞和荀,沉著臉說道:
“兵卒遷去涼,士族大戶遷來長,部曲、佃戶遷到弘農開,自耕農想走,可在弘農、河南為他們置換田,若不想走,那就留在本地受氣吧。兩位可有異議?”
弘農郡和河南尹還在撂,他想利用一部分東州,把田地開出來。
“主公英明。”
“大司馬英明。”
劉襄的臉色不好,兩人心中警,立即擱置爭,趕緊拍了個馬屁。
都不是愚笨之,話外之音還是能聽得懂的。
劉虞和荀或一直就有些對,冀州士人和潁川士人別苗頭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如今一個是總領百官的司,一個是管理官吏的官曹尚,權利上有點重,對立的情緒就更加嚴重了。
….
本章未,請點選下一頁繼續
迄今為,沒有出現為了反對而反對的黨爭之,還在劉襄的容忍範圍之內。
所,他也只是敲打了一,並沒有深究的意,見兩人偃旗息,就繼續說起益州安民的事情:“地盤新,人心動,若要順利遷,還需震懾一番。”
說完吩咐田豐:“元,派監察御史南,殺一批不法之,用以警醒世人。”
田豐起,沒有應,反而拿出一卷表奏:“啟稟主,末吏彈劾劉冒私造御用之,綿竹有天子乘輿千餘,此為僭,其罪當誅!”
“人家剛投降沒多,你就要殺他們全,元,過於苛刻,如此一,誰還敢投降?荊州還沒,揚州、交趾還沒平,這是逼著他們死,我軍必然損傷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