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章 減丁四十萬(第1/2頁)
章節報錯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鸞聲將將。
長夜未半,軍兵出營,為了確保勝利,羽林右監也會參與此次夜襲。
除了守護皇帝的羽林左監和隨駕騎士,以及看守牛羊馬群的人手以外,總計投入了兩萬人去襲擊拓跋鮮卑。
兩萬打四萬,對於漢軍來說,這叫以多打少。
不能說十拿九穩,只能說勝利在望。
九月過半,朔風已起,草原的冬季已經來臨,史阿陪著劉襄在火塘邊上烤火。
看著皇帝慢條斯理的養劍,他忍不住讚歎:「能養劍大成,殊為不易,陛下可稱千古一帝!」
劉襄忍俊不禁:「你怎麼也學會拍馬屁了?」
史阿搖頭,認真的說道:「臣實話實說而已,反正臣沒聽說過有哪位皇帝能與陛下一樣,親手養劍大成。」
「光養劍大成啊?你不準備誇點別的?」劉襄橫劍於眼前,一邊觀察著劍身,一邊打趣著史阿。
史阿不說話了。
涉及軍、政之事,他基本不開口,非常的守本分,陛下的劍術他又不想撒謊,乾脆就不吱聲了。
劉襄對自己習武的天賦也很無奈,劍術也好,騎射也好,練了十三年,打幾個莊稼漢沒問題,可頂多就是禁軍裡面中低層軍官的水平。
確實平庸得很。
算了,沒必要糾結這個,就拿養劍當做靜心的手段好了。
四尺長劍在火光的映照之下,劍身紫暈流轉,好看是挺好看的,但也說明大漢如今的冶煉技術還是不夠好,煉出來的鋼鐵,含硫量比較高。
有冶煉技術不成熟的原因,也有礦石的原因,伴生多,成分複雜,中國的鐵礦石,普遍品質不高,而選料、入料也有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
冶金技術涉及的環節太多了,攀科技樹只能一步一步的來。
自己的要求確實有些高,總是在拿現代的標準做對比,這不是一個好習慣。
知足吧,能直接高爐鍊鋼已經不錯了,比大漢鼎盛時期進步了很多,與同時代的其他國家相比,更是高出了一大截。
據熟悉西域的人回稟,大漢的優質兵器是西方諸國最為青睞的商品,價值兩三百錢的刀劍,拿到西域能換等重的黃金。
這個價格當然是虛高,因為大漢對走私兵器打擊的力度很大。劉襄估計,真實的價格,大概漲個十倍八倍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可無論怎麼賺錢,兵器也是不能大規模出口的,至少現在不能。
西域這條商路,主要經營的還是絲綢、瓷器這種高價值且不會增強敵人實力的商品。
只是最近玉扣紙也成了一個主打產品,利潤還挺高,這倒是一個不小的驚喜。
而喝茶的習慣還在引導,茶葉只能期待未來,沒到大賺特賺的時候。今年還有不少人去交州種植甘蔗,製糖的工坊也開始建造,紅糖即將面世,這是比絲綢和瓷器還要賺錢的商品,畢竟,糖是消耗品。….
絲綢的衣服可以穿十幾二十年,精品的瓷器可以用幾百上千年,糖這玩意,吃一口就少一口,需求源源不斷。
大漢又一項經濟支柱即將誕生,還是個挖不盡的金礦,錢途一片光明。
現在甘蔗的種植只在嶺南推廣,以後會慢慢的引入荊揚。
交州地區的發展蒸蒸日上,用荀攸壓制士燮兄弟,感覺就是降維打擊,一點水花都沒泛起來,就政治平順,欣欣向榮了。
八郡之地,廣種芋頭、水稻、甘蔗,錢糧不缺,不但能支撐本地駐軍,還能支援一部分會稽郡和豫章郡剿匪的軍需,且積極派兵攻打林邑郡西面的高棉人和南邊的沙黃人,抓捕了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