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 交州有金山(第2/2頁)
章節報錯
公達就任交趾太守,兼任交州刺史,到任之後,需要配合此次南征,將佔城稻送回朝廷,也可在交州推廣。」
荀攸聽到這個答案,明白自己需要在士燮手中奪取南越人的民心,而不是剿滅越人作亂。目的明確就好辦,陛下不想交州混亂,他也不想。
只有民間安穩才能保證商路通暢,他分得清主次。
「臣定當竭盡全力,穩定交州,保障與
天竺通商之事。」
「穩定交州並不容易,那塊天南之地漢民不願去,朕也不想強制遷民。但交州有金山,可吸引富戶大族投入人力物力,幫助公達開發交州。」劉襄不等荀彧和荀攸發問,繼續說道:
「交州氣候炎熱,雨水豐沛,正適合種植甘蔗,朕有製作砂糖之法,只要願去交州種植甘蔗之人,就能獲取製糖秘方。
如此一來,必然趨之若鶩,即能開發交州,又為大漢百姓提供甜食,還能增加暢銷域外的珍貴商品。
除此之外,南洋諸島還盛產香料。
交州偏僻,但並不貧瘠,開發的潛力極大。」
去東南亞採集香料並不是短期之內就能做到的,但甘蔗製糖隨時能在交州開始。雖然那邊種植甘蔗的不多,製糖的規模很小,但從1到10可比從0到1簡單一百倍。
糖在古代是極為緊俏且昂貴的商品,即便到了大航海時代,也是遠洋貿易的一個經濟支柱。拿下南方之前,肯定是一點口風都不能漏的。
現在佔據了交州,推廣甘蔗種植,辦製糖工坊的事情就得提上日程了。
中國雖然不是甘蔗的原產地,但周宣王時期就從東南亞傳入了國內。
用甘蔗做甜食也是周朝就開始的。
屈原的《楚辭·招魂》中有這樣的詩句:「胹鱉炮羔,有柘漿些」。「柘」即是甘蔗,「柘漿」就是從甘蔗中榨出來的汁。
到了漢朝,用甘蔗製取糖漿和砂糖的技術已經出現。
《三國志·吳書·孫亮傳》中,有「亮使黃門以銀椀並蓋,就中藏吏取交州所獻甘蔗餳」的記述。甘蔗餳是一種粘稠狀的糖漿,是用甘蔗榨汁濃縮加工而成。
東漢張衡著的《七辨》中,有「沙飴石蜜」之句。這裡「沙飴」二字,是指糖漿中有微小的晶體,可以看作是砂糖的雛形。
到了南北朝時期,砂糖製取技術正式成型。
南朝陶弘景著的《名醫別錄》中寫到:「蔗出江東為勝,盧陵也有好者,廣州一種數年生,皆大如竹,長丈餘,取汁為沙糖,甚益人。」這裡描述的沙糖,就是將甘蔗汁濃縮至自然起晶,做出來的紅糖。
白砂糖到了唐朝才出現,淋土滴漏法就是那個時候發明出來的,用黃泥漿淋入濃縮的甘蔗糖漿之中,吸附脫色製造白糖。
劉襄準備把紅糖的製作方法公佈出去。
然後自己做白糖走高階路線,賺富豪的錢,中端市場讓給別人取利,用以吸引民間的人力物力,開發交州和江南。
在這個年代,糖是奢侈品,沒有低端市場,老百姓頂多逢年過節嚐個滋味。
他不覺得誰能抵擋糖的誘惑。
這是一座尚未開發出來的金山。
果然如他所料,荀彧叔侄面色大變,只是一喜一憂,讓劉襄有些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