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之後,大漢陸軍共有三十五萬。

水軍現有六隊地方艦隊,總計六萬五千人,主力艦隊一萬人。等戰艦定型以後,會增補主力艦隊的兵員,劉襄的預期,是水軍十萬。

三千六百多萬百姓,養四十五萬軍隊,以大漢的生產力,還算可以接受,再高就不行了,社會壓力過大,會影響經濟發展。

隨著士燮投降,大漢只剩南中尚未收回,上表請戰之人極為踴躍,所有人都知道,再次一統指日可待,很多人都放鬆了心氣,將要進入享受勝利的階段,沒人會認為南中能夠抵擋大漢的兵鋒。

可劉襄的目光並不在南中,他看到的是小冰河期還在加劇,漠北的災情肯定更加嚴重,當草原民族活不下去的時候,他們必然南下。

北伐不能再等了,誰能知道那些草原蠻子是來投降還是來搶劫?

誰能確定?誰敢確定?

沒人敢打保票!

所以事情得往最壞裡想,幾十萬人要過來拼命了,以劉襄的性格,他是不會老老實實的在家門口等待的。

戰火絕不能在大漢的境內燃燒,否則北疆會被打爛。

禦敵於國門之外最好的辦法就是殺進敵人家裡去,把他們家打爛,打得虛弱不堪,讓他們無力南下。

遠征最重要的是後方穩定,錢糧充沛,所以出征之前必須安排好後院。

此時大漢最容易起火的後院便是交州,那是南越故土,漢人不足十分之一,不好治理。劉襄需要士燮的聲望,可又不想他壯大,那就得有人去鉗制他。

論打仗,甘寧、周泰都能吊打士燮,可玩政治,他們兩個就不是對手了。

「召荀彧、荀攸。」

劉襄準備給士燮四兄弟安排一個對手。

一個能為朝廷徹底拿回交州全境的對手。

但潁川荀氏已經夠強大了,不能讓他們家在交州紮根,避免他們掌控南海貿易,所以還得派一個人釘在合浦郡,把住這條航線的。

「召顧雍來見。」

顧雍是蔡邕的弟子,可直到朝廷收復了他的家鄉吳郡,他才接受徵辟。

不想為家族招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這種世家子的作風,劉襄不喜歡,只是此人品行不錯,為人正直,又是老丈人的學生,不好找麻煩。

那就去交州磨練一下好了,順便作一個眼睛,看一看荀氏在那邊會不會有什麼動作。

再有就是安撫一下江南士人的心,畢竟殺得太狠了,人心惶惶啊。

平衡朝中勢力,比打仗還累,劉襄抽出寶劍,仔細的用鹿皮擦拭。

他在養劍。

這柄劍是以夾鋼法百鍊而成,長四尺三寸,寬約兩指,重三斤十四兩,劍身之上的紋路有如流雲,他已經養了六年,劍刃有紫色的光暈浮現。

養劍不是什麼玄幻、仙俠的門道,而是古代劍客保養佩劍的方法,他是跟史阿學的。基本上,一柄寶劍要五到十年方能養成。

這也是練劍的一部分,瞭解佩劍,靜心養氣,讓心和手更加穩定。

古法養劍分為擦劍和盤劍兩步,目的是使劍身中的磷、鈣質浮現到劍刃表面。養劍大成之後,劍身自然覆蓋一層類碳質,可永保不鏽不腐,劍刃更加鋒銳無匹,還會自然散發出紫色或者青色的暈光,有種玻璃化的剔透感。

或許寫出仙劍奇俠傳的還珠樓主,見過養至大成的寶劍,所以構想出了紫青雙劍這樣的仙劍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