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 像遊牧民一樣生活(第1/2頁)
章節報錯
西鮮卑的蒲頭部損失了兩萬多青壯,其部族必然元氣大傷,估計只剩下了一些老弱婦孺。
所以,劉襄決定向東行,去打東鮮卑三部。
因為東鮮卑距漢境遠而離王廷近。
五月初是草原最舒服的季節,暖風和煦,草木繁盛,遍地的吃食。不止牛羊有吃的,人也有。各種野菜、蘑菇,極好的補充了士卒缺乏的維生素,沙雞黃羊,野兔鮮魚,改善了最近只能吃肉乾的口味。
很多牛羊下了崽子,奶製品也豐富了起來。
坐在帳篷外面,曬著暖暖的太陽,看著成群的馬匹、牛羊,劉襄有一種自己不是在北伐,反而成了遊牧民族首領的錯覺。
四月底的時候,在狼居胥山和姑衍山分別祭了天地,又得到了徐榮運來的補給,北伐軍兩萬六千士卒,一人五馬,趕著一萬五千輛大車,四萬五千頭牛,七萬只羊,拉著二十多萬石糧食,以及帳篷、羽箭等等物資,沿著弓盧水東進。
行進速度並不快,每天也就二三十里。
與其說是行軍,不如說是跟著牛羊的腳步,一邊吃一邊慢慢前行。
逐水草而居,走到哪住到哪。
為的還是讓將士們休養身體。畢竟是大病一場,將近兩萬人高熱起疹,身體虧空得厲害。
他自己更是如此,策馬賓士一陣便是滿身的虛汗。
一路走走停停,踏青一般的行軍,讓將士們好好的領略了一番漠北草原的風情。
之前宰殺了將近二十萬只羊,幾次戰鬥造成的兩三萬頭死傷的牛馬,全軍吃了兩個多月,儲備的肉乾還剩下幾百萬斤,對後勤的需求不多,還運回去了大量的皮毛筋角,以及金銀資財。
總得來說,這次北伐有得賺,而現在也沒必要拼命的追求速戰速決。
突襲王廷之戰,勝得乾淨利落,節省了很多的消耗,在魁頭部繳獲的牛羊支撐住了後續的戰鬥,極大的減少了運糧的壓力。
如果不是需要給戰馬喂***料,他已經可以放棄後勤線了。
戰爭的模式逐漸向遊牧民族靠攏。
趕著牛羊去打仗的經歷,讓劉襄覺得挺有意思,就這樣一直走到了六月,趕到了呼倫湖畔的時候,終於看到了鮮卑大部落的蹤跡。
輕騎在前縱橫來去,畜群在後享受嫩草。
這場戰鬥,彷彿一個草原部落在跟另一個部落爭奪草場。
戰鬥的烈度不太高,但範圍不小,一隊一隊的輕騎在方圓百里衝突不斷,漢軍前進的腳步始終不停。
向東逃跑的段部、宇文部,以及南下支援的慕容部,三部十來萬人,被天花折磨的虛弱不堪,草場丟了一片又一片。
各部首領焦頭爛額。
分散則難擋漢軍攻伐,聚在一起又讓瘟疫傳的越來越快。
左也不是,右也不是。
闕機愁得一個頭兩個大,邀請了宇文部和慕容部的首領商議對策,想要調停兩部糾紛,共渡難關。
「漢軍兵強馬壯,我們不能互相爭鬥了,這次再敗,還能往哪走呢?難道要逃去丁零人的地盤嗎?」他已經北逃了兩次,不想再逃了。
慕容部的首領莫護跋,能夠理解闕機的心情,他們兩部都是當今的漢人皇帝打遼東的時候北逃的,後來素利和彌加兩部被滅,他們又繼續北逃。
如今漢人又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