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 漢有四京 千秋萬代(第2/2頁)
章節報錯
但建南京城,他還是要解釋一下的,以免君臣之間有了嫌隙:「天有四德,元亨利貞;國有四維,禮義廉恥;年有四時,春夏秋冬。此為天之道也,朕,欲建四京,震懾天下。如此一來,漢有四京,東南西北,威臨八荒六合,佑我漢人,綿延不絕,千秋萬世!」
這句話,既包含了地緣戰略,也能扯上先賢思想,還能和天道掛鉤,扇動性很高,挺能忽悠人的。
特別是熟讀經典的漢朝古人,他們真的非常吃這一套。
劉表已經搖頭晃腦的唸叨上了:「天有四德,元亨利貞;國有四維,禮義廉恥;年有四時,春夏秋冬;漢有四京,東南西北。此天道也,佑我漢人,千秋萬世!
陛下洞悉天機,臣,為陛下賀!」
【講真,最近一直用@@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安卓蘋果均可。】
其他人也不傻,雖然天機飄渺,但先賢早已給出提示,所謂天心即民心,這段話傳播出去,藉助四季交疊的天時,藉助早已傳播開來的經史典籍,讓天下的百姓都認可,讓所有了解漢文化的外族也認可。
那麼,漢有四京,千秋萬世的理念,也就成了真理,就擁有了神性,就成了天機。
這是鑄造大勢。
放到現代,這叫蹭熱度,叫捆綁推送,叫創造理念。
一個謊言說了一千遍,就成了真理,同樣的,一個理念被萬萬人認可,也一樣會成為真理。
道理都是共通的,在坐的幾人都是聰明人,想一想也就明白了。
眾人揖手為禮,高聲讚頌:「臣,為陛下賀,為大漢賀!」
劉襄擺了擺手:「現在道賀為時過早,傳遍天下,方成讖言。」
自己建立四京制的阻礙被擺平,創造理念的套路被認可,雖然表面上雲澹風輕,但心裡已經樂開了花。理念能不能傳播天下,成為普世價值觀,他不知道,可四京制最重要的便是地緣戰略。
還有就是為長安減輕負擔。
長安的戰略位置很優越,但它有個致命的短板,缺糧食,關中養不起超巨型的城市,而黃河只能季節性通航,無法滿足糧食的運輸要求。
現在,這個問題快出現了,長安城內已經住了三十多萬人口,城外比城裡的人還多,且不斷的有人向這裡聚集,人口直奔百萬而去,糧食的壓力很大。
歷史上,唐朝中後期,長安缺糧食的問題便暴漏了出來,皇帝得帶著大臣去洛陽就食,名不正言不順,民間恐慌的情緒無法消除,長安的糧價跟過山車一樣,忽高忽低,這個弊端終唐一朝也沒有解決,後面的朝代也就放棄了定都關中。
劉襄定都的時候也知道這個問題,可當時洛陽是一片廢墟,鄴城撐不起治理大漢的重擔。
再加上他掏不出治理黃河,新建國都的錢,只能把戰略轉向西北,打通西域商路,盤活商業。
所以,長安是唯一的選擇。
國都已定,再想遷都難上加難,思來想去,只能走陪都路線。
皇帝帶著百官巡幸陪都,民間百姓便不會恐慌,長安的糧價才能保持穩定。糧價穩定,囤積居奇的女幹商自然會減少,如此一來,百姓才能好好生活。
既然選定陪都路線,那不妨弄大一點,若是建立陪都僅僅是解決就食問題,那就太沒面子了,索性走地緣戰略的思路,建立大漢四京。
初期四座京城只是點,後續會以水路和陸路聯通,成為控制天下的四大樞紐。
釜中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