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戰事起波瀾(第1/2頁)
章節報錯
援軍斷絕,困守孤城,敵人攻城的力度一天比一天大,城中傷亡越來越重。
城北水寨被焚,突圍的路徑被堵死,劉勳絕望了。
他是個惜命的,沒有玉石俱焚的魄力。
九月中旬,陽泉開城投降,其餘幾縣,傳檄而定。
廬江全境平復,淮水防線被撕開了一個大口子。
劉襄看著東流而去的淮河河水,意氣風發,轉頭掃視了一圈麾下眾將,趙雲、關羽、典韋、孫策等人束手而立,目光及遠,篝火如繁星一般燃起,炊煙直上雲天,六萬大軍炙肉慶功。
「以順擊逆,淮水旦夕可破,無淮水拱衛,長江難稱天險,結束亂世,一統天下的時機已到,告訴麾下的將士們,不達目的,誓不回軍!」
如此豪言令人心神振奮,一眾將校拱手立誓:「願隨陛下統一天下,結束亂世,我等肝腦塗地,死不旋踵!」
劉襄與眾將立誓的言語傳遍全軍,六萬士卒轟然應諾:
「結束亂世,一統天下!」
「不達目的,誓不回軍!」
「萬勝!萬勝!」
聲震寰宇,響徹四野,氣沖霄漢,雲天為之震顫!
慶功宴後,大軍休整三日,裁汰老弱,安置傷兵,將李豐、蔣欽劃入新軍,歸屬趙雲節制,改稱為揚州軍團,總計兩萬五千戰兵。
又挑選民夫三萬,隨軍征戰。
九月十六,以關羽所部兩萬人為前鋒,劉襄領禁軍一萬五千人為中軍,趙雲所部為後陣。九萬人馬對外號稱十五萬大軍,浩浩蕩蕩,沿淮水河道東進,直撲壽春。
九江太守劉邈的主力大軍就在壽春,又分兵駐守西曲陽、當塗兩地,抵禦駐兵在下蔡和平阿的劉寵。
兩人一南一北隔河相望,沒怎麼起衝突,有劉寵年老,精力不濟,打不動的原因,也有都是宗室,不願死拼的心思。
陳王劉寵不用說,劉邈也是皇室近枝,他是琅琊王劉容的親弟弟。
劉容死後,琅琊除國,那是汝南袁氏為袁紹運作的結果,琅琊王無子,補償就落到了劉邈的身上,封了侯,成了九江太守,可自上任開始,戰事就沒停過,打宗賊、打袁術、打劉勳,後來又合力對抗朝廷。
很疲憊呀!
皇帝劉襄領十五萬大軍兵臨城下,壽春被圍得水洩不通,劉寵所部三萬兵馬趁勢渡河,下曲陽、當塗失守,敗局已定。
「同室操戈,何其悲也,臣願隻身入城,勸降劉九江。」劉寵七十多了,高大的身形開始有些佝僂,再無以往的健碩,皮肉越發鬆弛,鬚髮全白,行將就木。
顫顫巍巍的勸諫:「請陛下開恩,許他歸養,殺戮宗室的惡名,有損聖譽,望陛下三思。」
「劉邈若是願降,朕必然不會加害,就怕他喪心病狂,傷了陳王貴體,入城勸降過於兇險,不去也罷。」
劉襄不是殺人狂,接受投降的事情又不是一次兩次了,沒有非殺劉邈不可的念頭。而且,劉寵說得也沒錯,殺戮宗室確實是一個不小的政治汙點,漢朝的主流價值觀就這樣,他也沒有與整個世界對抗的心思。
「謝陛下關愛,劉九江非惡徒,臣與他們兄弟素有交往,他是小娃娃的時候,還跟著他兄長來拜望過我,必然不會相害。」
劉寵其實沒什麼信心,畢竟時移世易,人心難測,可他不想看到皇帝殺戮宗室,這種事最好不要開頭。
以他七十年的人生閱歷,清清楚楚的知道,有些事,一旦開了頭,就止不住了。
他也是宗室,身後還站著一堆的宗室,由衷的期盼,皇上最好一輩子不殺宗室。
所以,他決定冒一次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