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襄看著浪花滾滾的淮水河道,心中默唸:淮南三城攻略戰,失敗。

轉過天來,豔陽當空,秋高氣爽,北岸沒有渡河,南岸沒有動靜,兩城一營默默對峙。

劉勳已經知道朝廷大軍佔據了渡口,可步騎一萬多

,他自認打不過,除了盯住淮水水面,心焦的期盼援軍,根本不敢有大動作。暗地裡做好了突圍的準備,甚至做好了戰敗投降,後半輩子吃糠咽菜的覺悟。

李豐心情複雜,頻頻的登高望遠,之前書信勸降,現在兵馬都快到家門口了,你倒是接著勸呀!好處、待遇什麼的,你提一下啊。背主投敵也是有代價的,你不能不給點補償呀。

可朝廷沒動作,他的心越來越亂,也越來越冷,一會想著大軍就在眼前,還不提好處,肯定是沒誠意,這麼戲耍自己,如何能忍?定要讓朝廷好看。

一會又在自怨自艾,人家沒提待遇,那是想讓自己主動爭取,結果猶豫得太久,大軍堵在門口了,哪裡還有什麼待遇可言?不會抓住機會呀!

劉襄沒那麼多內心戲,他下令各營輪換休息,積攢體力,等待大戰。

如此過了三天,趙雲攜帶新軍和罪營兩萬四千人,以及民夫三萬,兵圍陽泉。

蔣欽所部四千戰兵,以收攏的八千舊部為民夫,直抵蓼縣城下。

劉勳求來的兩萬多九江援軍,現在有一萬二要打他的城池,也不知道他會怎麼想。

估計會被氣得吐血。

這三天,劉襄也想明白了,就揚州這些軍閥,都是些上不得檯面的,跟他們玩計謀,他們根本看不懂,沒必要浪費腦力,大軍平推就夠了。

調兩萬民夫來桃林渡,傳信關羽,南北兩岸同時搭建浮橋,準備強行渡河,他親自帶著六千步卒去蓼縣城下,發起攻城戰,吸引敵軍戰力。

趙雲那邊也是同樣的命令。

兵力和戰力都有優勢,那就直接幹他們。

蓼縣的戰鬥在早上開始,也是在早上結束的,劉襄的計劃又失誤了。

一萬戰兵氣勢洶洶的三面圍城,他在東門立下新造的大旄督戰,按照慣例,戰前勸降。

然後,李豐舉著喬蕤的書信就跪到了他的馬前。

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哭訴:「陛下呀,卑下可算等到你了,可恨那喬蕤只給卑下送了一封信,就沒有後續了,卑下一直無所適從,不知道該怎麼辦呀,只能在敵營默默等待,總算吧陛下盼來了,陛下下令,末將無有不從啊!」

哭得那叫一個肝腸寸斷。

可劉襄一個字都不信,但不妨礙他佔據城池,以及利用蓼縣的船隻加快浮橋的搭建速度。

只是,敵人的反應總能出乎他的預料,顯得自己像個無謀匹夫。

真他孃的煩人!

所以,第二天就把李豐和他的人馬送到了陽泉城下,劃入了攻城序列。

跟他一起去的,還有蔣欽。

打著九江旗幟的蔣欽。

城牆上的劉勳呆若木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