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教大盛。

劉襄對此非常警惕,不事生產,不交賦稅,還動不動就劫掠百姓的浮屠教,絕不能在他的治下傳播。

他對現在的浮屠教,還有以後佛教,一點好印象都沒有。

所以雲帆營的主力就被牽扯在了廣陵,既要協助張遼壓制呂布,又要封鎖長江下游航道,防止浮屠教南下,已經無力分兵衝破封鎖,支援廬江和九江戰區。

水軍無法支援,關羽和劉寵難以突破淮水,這就是劉襄從江夏突入廬江的原因所在。

現在的形勢,整條淮水防線,最薄弱的環節就是劉勳。

打掉他,便能盤活整個淮水戰區。

按劉襄想法,先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然後再發兵奪城,反正他不想一座城池一座城池的打過去,那種硬攻硬打的呆仗,得浪費多少時間?得死多少人?得付出多少的撫卹?

打完之後,還有沒有力氣繼續作戰?

都是個未知數。

大軍在六安整整待了七天,理順了城中的賑濟事宜,抓捕了雷氏家卷兩萬餘人,抄家所得黃金逾萬,糧食四十多萬石,其餘資財無數。

還沒來得及清點入庫,斥候稟報,有大軍靠近安風,打著九江郡的旗幟,人數不下兩萬。

【講真,最近一直用@@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安卓蘋果均可。】

與此同時,嚮導探查南岸地形也有了結果,報上來兩處地勢平坦能展開大軍,且河水平緩,方便架橋渡河的地段。

兩處全在蓼縣和陽泉之間。

劉襄看重的,是蓼縣以東十里,陽泉以西三十里,名叫桃林渡的地方。

那麼問題來了,該怎麼佈局呢?這路援軍又該怎麼應對呢?

「啟奏陛下,不可使援軍入城,我部願為先鋒,突襲九江援軍,將他們殲滅在野外。」

孫策仍然是最積極的那一個,建議甲騎突襲。

「孫校尉所言極是,臣附議。可先消滅援軍,再回軍圍城,攻破安風。」趙雲出言肯定了孫策,又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典韋安安穩穩的坐在桉幾之後,軍議這事,他不摻乎,反正陛下下命令,他只需要執行就好,沒必要想那些陰謀詭計,他只擅長殺人,不擅長算計人。

劉襄沉吟不語,殲敵於野外,當然是不錯的選擇,禁軍將士在野戰中的優勢很大,至於回軍攻打安風縣城,他不太願意。

「傳令,羽林右監各派一千輕騎騷擾蓼縣和陽泉,截殺斥候、信使,遮蔽城中視野。

著曹性,率領射聲營弩手,以及金吾衛兩千甲士,攜帶輜車兩千輛,裝載紮營物資,急行前往桃林渡口,搶佔優勢地形,紮下營盤,援軍隨後就到。

趙雲統領輔兵,押解罪營,圍困安風,羊攻城池。

典韋、孫策隨朕突襲九江援軍。

傳信關羽,準備搭浮橋渡河。」

漢末龍襄.

釜中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