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四通之地(第2/2頁)
章節報錯
三人就坐,劉襄拿出輿圖,指著潞縣說道:
“漁陽郡治下九縣,漁陽縣,狐奴縣,潞縣為上縣。只需取了這三縣,其餘六縣旦夕可定。
現在漁陽、狐奴在手,攻取潞縣便是重中之重。
沽水、鮑丘水南北流通,潞縣縣城就建在兩河之間,水運便利溝通南北。又有大路,東聯廣陽,西通右北平,地理位置優越,乃兵家必爭之地。
此地駐兵兩千,是為守護通往右北平及遼西的糧道而設,由城關都尉管轄,漁陽太守的令牌印信可調不動他們。
子安,子明,可有辦法輕取潞縣?我軍新兵眾多訓練不足,若強攻,損失太大了。”
崔奕閻柔也在皺眉思索,打肯定是能打下來的,就怕損兵折將,安平軍現在可經不起太大的損傷。
他們的根基還沒扎穩。
三人苦苦思索,一時間都想不出好辦法。
劉襄著急取潞縣,一是想在造反的訊息還沒傳開,儘量利用漁陽太守的名頭擴大戰果。
二是程志遠統領的黃巾勢力已成,幽州刺史張勳已經戰死,廣陽太守劉衛困守薊縣,也堅持不了多久了。
待程志遠全據廣陽,誰知道他會去攻涿郡還是來打漁陽。所以要儘快拿下潞縣,防備黃巾東進。
劉襄想著,能不能避免與程志遠交戰呢?就開口說道:“可否與程志遠結盟,誘他向南?
冀州張角正與官軍對戰,他肯定著急南下。
只是若表現的太強,必會引起他的忌憚,不敢率軍而走;若表現的太弱,他怕是會引軍來攻,有點難辦。”
崔奕不以為然的說道:“黃巾只是人多,其實並不難打,誘他出城野戰,必能一戰而定,主公不用忌憚他們。”
劉襄搖搖頭。
“戰爭只是手段,沒有必要的戰鬥為何去打?黃巾不是吾等最大的敵人,世家豪強才是。”
閻柔沉吟片刻,說道:“主公已經平滅黃巾兩萬餘,程志遠必視主公如仇寇,吾不看好結盟之事,還是早早做好與黃巾交戰的準備吧。”
劉襄沒告訴他們,黃巾軍之間也是會互相攻殺的,等張角三兄弟死後,什麼黑山黃巾、白波黃巾、河內黃巾、青州黃巾、泰山黃巾等等黃巾軍各部,互相火併得不亦樂乎。
這些說出來也於事無補,而三人沒一個是通辯才,擅外交的,與程志遠結盟之事只能放棄。
因新兵眾多,也不是出兵的時機,攻打潞縣的事情,只能延後了。
三人又聊了幾句訓練新兵,維持公審秩序,攻取其他縣城的事情,崔奕閻柔就告退了。
劉襄看著輿圖,心有不甘,看樣子借用太守名頭,擴大戰果的想法該止住了。
資訊差這種事,越往後拖風險越大,心中必須要有尺度,不可過於貪婪。
要謹慎,不能貪功冒進,劉襄知道自己現在底子薄,是經不起失敗的,還是穩妥點好,小步快跑,一步一步把路走踏實了。
不能像黃巾起義一般,初時爆發劇烈,聲勢浩大,短時間內佔據大片地盤。
但是,卻不想著紮下根基,很快就覆滅了。
劉襄又看了一眼輿圖上潞縣的位置,以後再想辦法吧。
現在還是先把田分下去,只有把田分給貧苦百姓,劉襄才算有了根基。
那時候,一兩次的失敗就無法打倒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