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那裡有三個問題。

第一就是人口,遼東面積很大,包含了現代的整個遼寧省和一部分的內蒙古,卻只有不到二十萬的漢人和十萬多點的烏桓人,太少了,只能軍屯自守。

劉襄覺得光憑遼河平原,養活五十萬人一點難度都沒有,東邊的大、小淩河流域也能養活二十萬人,這都不用深度開發,直接在河水流域種地放牧就行,稍微開發一下,百萬人口,安居樂業。

那裡不缺平原不缺水,就是缺人。

缺人是幽州的老問題了,地廣人稀啊。

前年從冀州裹挾了一百四十萬人,基本安置在了廣陽、漁陽、右北平和遼西,一部分招入了各處工坊,大部分在四郡開荒屯田,他的治下人口終於超過了三百五十萬。

幽州的中部人口充實了,可東邊的遼東和西邊的上谷郡、代郡,仍然是人煙稀少,最慘的就是西邊,如果不算在塞外放牧的難樓部,兩郡之地只有七萬多人,現有的田地都種不過來,大部分都被收做備用勳田,明年春天之前必須移民十萬以上,否則就得撂荒。

如果想開發一下的話,至少需要三四十萬人口。

幽州東西兩面,至少有五十萬人的缺口,即便是百萬人口也能消化。冀州方面不能有大動作,新任刺史王芬跟護蛋的老母雞一樣盯著幽州,所以劉襄打起了青州的主意。

從遼東半島走渤海海峽,兩百多里的水路就能到青州東來,這條路線是清末民初闖關東的兩條主要路線之一。

雲帆營負責打通航線,南下拉人,遼東得做好接收準備,需要跟閻柔討論一下具體的安置計劃。

雖然楊槯是遼東太守,可他要盯著高句麗和樂浪郡,劉襄沒讓他來。再說了,跟楊槯也沒法討論,那傢伙比啞巴強的地方就是他能聽懂你說的話,跟他最好的溝通方式,是直接下命令。

第二個問題是怎麼逼降樂浪郡。

樂浪太守張岐貪財索賄,但他很有骨氣,就是不投降。當初劉襄打遼東的時候,他剛上任沒多久,根本使喚不動郡兵和當地的胡夷部落,等他能出兵的時候,遼東早就打完了,他就在番漢附近駐兵與安平軍對峙。

張岐是冀州清河國甘陵人,汝南袁氏的門生故吏,直接殺了他容易激怒袁家,惹來朝廷大軍。

最好是逼降他或者讓樂浪內亂,具體辦法還沒想到,需要聽閻柔分析一下當地的狀況。

第三個問題就是怎麼趁鮮卑內亂撈取好處,東部鮮卑、扶余、高句麗,拉攏誰?打擊誰?這些也需要與閻柔討論。

都是長期規劃,不急在一時,閻柔迷迷湖湖的,也不是談正事的時候。

今年下半年的軍事方向,就在遼東和太行山,現在勢力大了,就算兩線開戰也沒什麼問題,樂浪的實力有限,難的是不能驚動朝廷。

至於太行山,他始終想不明白,周倉為什麼敢叛他?他不信那些兵卒會跟隨周倉自立。

這事處處透著蹊蹺。

傳令的緹騎沒出發多久,最快也得三天之後才能到達井陘附近的黑山軍主寨,周倉所部就駐紮在井陘到中山國的各處山谷之中。

等等他們的反應吧。

劉襄繼續翻閱呈文之時,將作監工官攜鑄幣工師求見,帶來了平安通寶的樣幣。

黃澄澄的方孔圓錢非常好看,正面是平安通寶四個錢文,背面有錢文標註半兩,錢幣邊緣有凸起的邊郭,是為了防止有人剪邊盜取銅料。

新幣重半兩,約為8克,漢代一斤是247克,一斤為十六兩,一兩重15.5克,一兩為二十四銖,五銖錢就是重量為五銖的銅錢,大約3克。

劉襄拿著錢幣在條桉上劃了一下,看著劃痕,皺了皺眉頭,又遞給趙景:“試試能不能掰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