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中武器已經替換完畢,戰刀、長矛、大戟,是夾鋼法打造的相當於三十煉的良品。

淘汰下來的鐵製兵器,已經裝備了將近十萬民兵,如果算上飛梭的話,幾十萬民兵也是每人都有武器的。

三年前剛起兵那會,麾下的兵卒還有拿著木槍作戰的,今時不同往日了。

幽州只剩樂浪郡沒有收復,他不著急,現在不是大軍出征的時候,至少表面上不行。

至於鮮卑更是不能著急,他們王廷被滅,若是逼迫過甚,會迫使他們團結一致共抗外敵。不如先等一等,沒有外部的壓力,鮮卑各部反而會互相爭鬥,搶奪單于的權力,等他們打得頭破血流,分化的機會就來了,拉一批打一批,然後一口一口的吃掉他們。

最後,經過幾代人的漢化,鮮卑的人和地盤,就都是漢家天下了。

耐心,草原問題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恆,他可不想走歷史上的老路,光內遷胡人有個屁用啊,草原上能過冬的草場始終存在,遷走一批胡人,下一批胡人會繼續壯大。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草原胡人的體量會越來越大,必須在根源上解決問題。

農耕民族與遊牧民族最大的矛盾就是我們富有,他們貧困,我們分工明確,他們兵民一體。

戰爭的思維不一樣,我們的戰爭潛力大,但無法發揮全力,胡人就跟你玩一波流,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再不行就任慫。理論上來說,草原上的人可以殺光,但草可燒不光,所以光解決人是沒用的。

歷史上能解決草原問題的是元朝和清朝,可那是建立在奴役漢人供養滿蒙的基礎上,劉襄腦殘了才會選這種辦法。

等待、蟄伏是這個時間段的主題, 所有人都認為這是聰明的做法。

可惜,劉襄是現代人,而大漢是個陸地國家,這些古人看不到廣闊的藍色海洋。

陸地上不能大動干戈,他可以去海里面折騰折騰嘛。

不折騰一下,跟鹹魚有什麼區別?就算做鹹魚,他也要做最鹹的那一條。

遠洋貿易、遠洋捕撈、近海養殖,這些都搞不了啊,基礎條件不達標,沒大船,沒潛水技術,沒探測裝置,光有想法沒有用啊。只能走近海貿易和捕撈,這些需要探索海路,尋找海岸漁場,然後就是學維京海盜,以搶劫發家,海上陸上一起搶。

青州徐州揚州,朝鮮半島,日本列島,廣大的疆域等待著他去開拓,楊帆啟航的暢享讓劉襄熱血沸騰。

可他沒有留意到的是,他的心理似乎出了問題。誰會在快要結婚的日子裡,興致勃勃的去當海盜呢?

自從來到一千八百年前的大漢朝,他第一天就要面對生存問題,而且,這個問題持續了很久,他所思所想就是讓自己怎麼活下去,怎麼活得好,他之前的人生經歷,從來沒有這方面的經驗。

現代人有幾個會有這樣的經驗呢?

孤身一人,直面死亡,滄海桑田,天地皆變。

他將秘密藏在心底,他將軟弱壓在心底,他將恐懼塞在心底,他逼著自己變得強硬,他迫使自己變得優秀,他不敢停步,他唯一的精神出口是一匹小白馬。

他養成了習慣,他停不下來。

他在折騰別人,也在折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