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民夫倒是沒有訓練,他們不用去塞北,要跟著範賢回幽州,這麼多的種馬和母馬,不能總是隨軍征戰,眼看著要到繁育季節了,得把他們送回幽州馬場去。再有一個月就該春耕了,範賢也得趕緊去幽州主持耕作事宜,他是典農從事,不是隨軍參謀。他們會跟隨大軍到雁門郡,然後走蒲陰徑返回涿郡。

春天的腳步逐漸向北方行來,二月初八,汾水開河,船隻、物資齊備,因為顧及春耕,沒有徵召民夫。

劉襄覺得已經準備就緒,兵有戰意,將有殺心,萬事俱備,只待詔令。

詔令沒等到,他等來了袁渙和他帶領的一千家兵。

袁滂的信中已經提過,沒什麼好猶豫的,正好接了範賢的班,擔任軍中功曹,先拉著去打鮮卑人,路上考察考察再說。

可還沒說正事呢,袁渙先當了一回媒人。

“吾有一外甥,姓蔡名琰,小字昭姬,知書達禮,宜家宜室,願與將軍結秦晉之好。”

袁渙認為他說的這句話,重點是秦晉之好,可劉襄覺得蔡昭姬才是重點。

袁滂派嫡子來他手下聽命,又要結親,意思很明白,政治聯姻嘛,沒什麼不好理解的。

作為一方勢力的主君,他是沒有資格自由戀愛的,可想著幽州的那個很有吃貨潛力, 喝酒豪爽,與氣質完全不相符的女子,以及甄氏的助力,他不想失信,這是人品的汙點。

“吾已有婚約在身,不可失信,曜卿見諒,回頭我親自登門向袁公賠罪。”

袁渙心中可惜,只好退而求其次:“將軍誤會了,吾外甥是個命苦的,今年二十有五,三年前夫喪無子,婆家刁難,只能歸寧在家,家父認為將軍性情溫潤,人品高潔,是個能夠託付終身的,所以想請將軍納昭姬為妾,讓她有個依靠。”

漢朝女子再嫁是很正常的事,生過孩子的反而更受歡迎,代表能生養且渡過了最危險的頭胎,好人妻這事,不是曹老闆的專屬,大漢的男子差不多都一個德行。

劉襄不會因此有什麼誤解。

而且,納妾這事,有哪個男人不喜歡呢?納蔡昭姬為妾,誰會拒絕呢?女子二十五歲,正是風華正茂最有魅力的時候,不知這蔡昭姬有怎樣的風采?

劉襄很好奇,覺得可以順從一下男性的本能。

其實最讓他高興的,是陳郡袁氏的投身,這可是出過三公,累世高官計程車族,是第一個投身於他的政治家族,甭管以後合作的怎麼樣,這是一個徵兆。

劉襄的身份已經開始得到認可,名位、威望也到了被人正視的地步,爭霸天下的第二個條件已經達成。

他現在真正的成了一路諸侯,可以被人稱呼為一方英雄了。

呵呵。

英雄?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英雄又是個什麼東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