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昭姬為妾的事情只能口頭上定下來,大軍出征在即,不是舉辦婚禮的時候。

雖然漢朝納妾不用三書六禮,接回家中就行,可這是與陳郡袁氏及蔡氏的聯姻,不能輕慢,傷了顏面會得罪人的,要走一下婚禮流程,表示尊重。

按大漢的律法,劉襄能娶一妻八妾。

《戶婚律》記載:“功成受封,得備八妾”、“卿大夫一妻二妾”、“庶人一夫一婦”、“年四十以上無子者,方許奏選一妾以為宗祀計。”

我國古代自周以後都是一夫一妻多妾制,沒有三妻四妾的說法,律法是不承認的。

《戶婚律》規定:“諸有妻更娶者,徒一年,女家減一等,若欺妄而娶者,徒一年半,女家不坐,各離之”。意思是說,家中有妻而再娶,不僅男方要被判處徒刑一年,若女家明知男子有妻而將女兒嫁給對方,也要減一等處罰,若女方不知而被騙嫁人,則女方不受懲罰。當然,雙方的婚姻關係必須解除。

重婚罪自古就有了,雖然民間管控的不怎麼嚴格,可出仕為官,這種錯誤是不能犯的,會被政敵攻擊,否則袁渙根本不會提納妾的事,讓劉襄娶個平妻就皆大歡喜了。

私事說完,徵辟袁渙為軍中功曹兼領錄事書左,協助劉襄處理桉牘之事,他的私兵部曲也一併納入軍中,可惜全是步卒,命令他們跟著射聲和步兵兩營一起訓練,跟不上行軍速度的,打發回家。

“曜卿發文晉陽,命幷州刺史張懿徵調馱馬五千四百匹,吾要給全軍騎兵每人增補馱馬一匹,至少保證一人三騎。發文休屠部,徵調三千胡騎隨軍,在晉陽集結。”

休屠部是匈奴人,但他們既不是南匈奴也不是北匈奴,曾經在武威、張掖一帶建立過休屠王國。後來經歷兩次河西之戰,霍去病把他們打得夠嗆,就投降漢朝了,武帝把他們內遷到涼州的北地郡、安定郡和幷州的西河郡、上郡安置。之後漢軍多次北伐,把匈奴打得分裂,投降內遷的被叫做南匈奴,逃亡漠北的被叫做北匈奴。

到東漢以後,匈奴人主要的生活區域在幷州,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在涼州和幽州,統一歸屬南匈奴王廷管制,休屠部自然也不例外。

他們跟南匈奴的矛盾很大,王廷已經調不動他們了,董卓麾下有休屠胡,戰力很強,主要是生活在安定和北地的部落。

劉襄對幷州的休屠部挺感興趣的,這是一支強兵。

南匈奴的戰力太差了,現任的匈奴單于羌渠,是個忠心大漢的,也不好拉攏。

袁渙為難的說道:“將軍,沒有朝廷詔令,他們不會從命。”

“用鎮北將軍的印,不試一下,怎會知道有沒有用呢?”劉襄想看看鎮北將軍的影響力,知道結果才好安排戰略。

“將軍如此行事,恐惹朝中非議,不如上表陛下,請陛下決斷,權柄愈重愈要謹言慎行。”袁渙在勸諫,也在觀察著劉襄的神色,想看看他是不是個能納諫的。

劉襄沉吟片刻,開口問道:“如何能不惹人非議,還能知道鎮北將軍的許可權範圍?”

“將軍受命出征,大軍所到之處方能展露威嚴,以便整肅軍務,如此,無人敢於質疑。”能納諫,這很好,袁渙微微點了點頭。

“恐會貽誤戰機。”

“大漢威嚴尚存,將軍此時萬不可隨心所欲。”袁渙在心裡佩服父親看人的眼光,眼前這位果然不是個能屈居人下的。

劉襄覺得這話有意思,好一個“此時”不行,開口問道:“何時才能為所欲為?”

“春風未至,尚需蟄伏。”

蟄伏啊,確實,這幾年得老實一點,至少表面上得老老實實的混日子,靈帝雖然是個昏君,可他不死,大漢不會分崩離析。

靈帝一死,董卓一鬧,機會才能到來。

劉襄撇撇嘴,這兩個就是老子的春風?一個老色批,一個死胖子,春風這個詞被玷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