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揖手行了一禮:“多謝曜卿教誨。”

袁渙微笑還禮:“不敢,將軍能納善言,實為明主。”

兩人正在表演君臣相得的戲碼,宿衛來報:“啟稟主公,營外有人自稱徐晃,說有要事求見。”

徐晃?未來曹老闆的大將,治軍嚴謹,被評價為有周亞夫之風,這得見一見。

“帶進來。”

不多時,徐晃入帳,雙手作揖躬身行禮:“河東徐晃,表字公明,拜見鎮北將軍。”

徐晃大概二十出頭,身高七尺半,肩寬胸闊,敦實粗壯,有點橫向發展的意思。

劉襄頷首回禮:“公明有何事,儘管說來。”

“啟稟將軍,某仰慕將軍威名,特來投奔,願在軍前效力,來之前有一同鄉,名為楊奉,在白波谷廝混,知徐某要來,特意託某進言,其與同伴也很仰慕將軍, 想帶人投效麾下,望將軍恩准。他託徐某轉送拜禮,這是禮單,請將軍過目。”

劉襄心中滴咕,投效?是投降吧,這些白波賊這麼慫的嗎?大軍在臨汾紮營,可不是為了他們。

看樣子是誤會了,主動投降是好事啊,這是個壯大勢力的好機會。

“他們有多少人?”

徐晃恭敬的回答:“七萬人。”

“什麼條件?”

徐晃怕被誤會是白波賊一夥,趕緊解釋:“啟稟將軍,某不知他們的條件,只是代為進言,若將軍同意他們投效,某願去谷中傳話,打探山谷詳情。”

“那就勞煩公明去白波谷一趟,吾同意他們投降,明日午時在谷口敘話,聽聽他們的訴求。”

“遵令,徐某這便動身去谷中傳信。”

徐晃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留下了百斤黃金,幾件玉器珍玩。

收起來,充做軍資。

第二天,劉襄只帶著宿衛,快馬趕到白波谷谷口。

郭太、韓暹、李樂、胡才、楊奉五人,已在谷口等候多時,還事先搭建了廬蓬,幾人行禮見過,在廬蓬之中坐定。

五人只說仰慕將軍威名,並未提什麼過分的條件,並且願意棄械,接受收編。

劉襄不想收編他們,正確的說法,是不想用漢軍的身份收編他們,白波谷距離洛陽只有四百餘里,北進不遠就是幷州太原郡,遏制汾水河道,位置險要,在此地暗伏一支兵馬,戰略價值極大。

可此時不收編他們,回頭恐有變數,又要怎麼控制這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