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二十一章 築關拒敵(第2/2頁)
章節報錯
那就是年紀到了。
其實老曹比漢靈帝劉宏還大兩歲呢,也確實不小了,三國的創一代裡面,他是年紀最大的。雖然孫堅跟老曹同歲,但劉襄認為孫策才是吳國的開創者,孫堅就是個搏軍功的將軍。
“謝將軍掛心,某受朝廷詔令,任命為北軍步兵校尉,輔左將軍討伐鮮卑。”曹操拿出文書印信請劉襄驗看,心中感慨萬千,當初那個反賊首領,兩年沒見,成了大漢的鎮北將軍,轉變太大了,他都感覺自己老了,年少時叫囂著要做大漢徵西將軍的樣子,似乎越來越模湖了。
劉襄驗看無誤,開始說正事:“鮮卑前鋒距我軍不足兩百里,吾意於此立寨阻擋敵軍,孟德兄要儘快理清軍務,領步兵營六百甲士駐守河西營壘,吾再派射聲校尉馬日磾領四百弩手相助。”
“末將遵令。”
“孟德兄去忙吧,待擊退胡虜,再把盞敘話。”
曹操下去接手步兵營,領著馬日磾及北軍一千兩百正卒,駐守黃河西岸,西營是個小寨,三十步寬,長不足一里。
劉襄領三千民夫四百弩手,駐守河水東岸,東營向南綿延五里,大半在龍門之外,騎兵、民夫盡在東營駐紮。
臘月十二,漢軍營壘建成的兩天後,鮮卑前鋒趕到了龍門,浩浩蕩蕩萬餘騎兵,沿河岸紮營,營地廣大,綿延十餘里,從龍門向北一直通到了石門峽,他們在為後續趕到的兵馬準備駐地。
劉襄並未出兵干擾,他立寨於此,就是要拖延時間的。最冷的時候已經到了,營中準備了大量的木材作為燃料,他也準備了油脂讓士卒塗抹在外露的面板上防止凍傷,打定了主意要用堅固的營壘消耗敵人的力氣。
真正該著急的是鮮卑人,他們走這條路線南下,就已經埋下了隱患,再有一個月,氣溫就會回暖,他們等不起。
敵人越著急,我們就要越澹定,劉襄除了偵查的斥候和山上的瞭望手,別的一個人都沒往外派。這種天氣,他可不想跟鮮卑人野戰,凍死的人比戰死的還多,這種苦頭,讓敵人去吃吧,我軍還是守著火塘取暖的好。
安心的等待胡人攻營,他準備了好玩的東西,要好好的款待遠來的客人。
臘月十五,鮮卑大軍齊聚,從石門峽到龍門一線,密密麻麻全是胡人、馬群、牛羊,看得劉襄直流口水,也非常的惋惜。
“那幫鮮卑人真是敗家,這些天餓死的馬匹,都夠組建騎兵軍團了吧?”
“啟稟將軍,撒出去的斥候抓了不少俘虜,經過審訊,弄明白了胡人嚴冬南下的原因。”太史慈進帳稟報。
“說。”
“上個月,草原白災,西部鮮卑凍死了很多牲畜,單于和連趁機鼓動鮮卑人和一些雜胡南下劫掠,準備直入河東,搶一票大的,願意跟著他來的人很多。”
白災就是大雪災,氣溫寒冷,會凍死很多人和牲畜,不但如此,草場也被大雪覆蓋,牲畜扒不開厚重的大雪,後續還會逐漸餓死一大批。
牲畜大量死亡,依靠放牧為生的鮮卑、雜胡食物短缺,他們想活就得南下劫掠,要麼搶回去足夠的食物,要麼死掉一部分,讓稀少的食物能夠養活剩下的人。
遭災是挺可憐的,但是,憑什麼漢人要為胡人的災難買單?所以他要把這些胡人擋在龍門,不讓他們南下。
“龍門是個好地方,有詩為贊: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孝萬里觸龍門。那些胡人,就在龍門這裡,撞得血流成河好了,龍門下游是二十里寬的河道,流多少都不會淤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