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二章 鐵馬秋風大散關(第1/2頁)
章節報錯
七月十五,太尉張溫被召回洛陽,他已經感覺仕途不妙,走的頗為蕭索。臨走時託付劉襄:“一定要奪回散關,否則關中難守,三輔不寧。”
執金吾袁滂接任張溫,署理三輔戰事。
調右扶風鮑鴻退回治所槐裡縣,調董卓退到隴關立寨,劉襄就成了駐守陳倉的主將。
袁滂親自跑到陳倉勞軍,命令劉襄奪回散關。
散關的名字源自於散宜生,就是《封神演義》裡面的西周大夫散宜生,他在正史上確有其人,是周朝的開國功臣,文王四友之一,輔左武王滅商。後來他被封到嘉陵江一帶,建立了散國,散關也是那時候開始修築的,所以稱之為散關。
秦嶺西端與隴山分界之處,嘉陵江上游的低谷地帶,是一處南北往來的天然通道,散關就在通道的北端依險而立,地處秦嶺的北麓,山勢險峻,通行非常困難。
關口海拔約1200多米,兩側有崖壁對峙,號稱“一線天”,易守難攻,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扼守四川與陝西之間的山道,可以稱之為川陝咽喉。
想正面攻克此等險關,難度極大,劉襄招司馬以上軍官議事。
待孫堅等人聚齊,他開口問道:“酷暑將過,執金吾命我等奪回散關,諸位有何良策?”
劉襄之下以孫堅地位為尊,他開口說道:“張太尉此前定計,兩路夾攻武都郡,原是不錯的,只是領兵之人無用,方才功敗垂成,我軍可效彷一二,分偏師走褒斜道,在轉向故道,於後夾擊散關,必能功成。”
“我等附議。”程普、韓當是孫堅的家將,自然開口支援。
劉備苦苦思考,他帶兵經驗少,特別是制定戰略這事,他之前沒接觸過,一時之間想不出什麼辦法。
張郃也沒想出什麼計策,他心中清楚,將軍安排他到後營,就是要他守護輜重補給,不會分派別的任務,也就懶得浪費心力,不再苦思。
劉襄在思考地形,褒斜道長五百里,再轉走故道,全程一千多里,一路全是棧道、山谷、河川,行進困難,這種大迂迴,還有一半路程在敵佔區,難度極大,非常冒險。
孫堅知道自己的提議很冒險,見劉襄沉吟不語,拱手抱拳:“將軍,春季之時益州刺史於此兵敗,敵人不會想到我軍敢再走故道,必能出其不意,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某願帶人突襲敵後。”
劉襄確實沒想出其他的辦法,硬攻險關,傷亡太大,他不願意做頭鐵的二傻子。孫堅軍略出眾,奮勇敢戰,麾下四將都是驍銳,應該能夠完成如此艱難的任務。
“你需要多少人手?”
“兩營足以。”
兩營一萬步卒,劉襄覺得有些不夠,他看著劉備問道:“玄德,你可願助文臺一臂之力,完成此等壯舉?”
劉備知道危險,可戰場就是兇險之地,決定沙場搏出身的時候,就已經做好了準備,他目光堅定,朗聲說道:“某願隨孫長史出陣,走一走這千里征程,請將軍下令。”
“行軍長史孫堅,攜前營劉備,左營程普,右營韓當迂迴敵後,配合中軍夾擊散關。”
“末將遵令。”孫堅四人拱手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