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未來的典農中郎將(第2/2頁)
章節報錯
涼州就在青藏高原的下面,是個老大難,張溫想畢其功於一役,這個決定確實愚蠢。
劉襄笑了笑,不用管張溫是怎麼想的,反正跟自己沒關係,涼州還輪不到他說話,還是顧好自己吧。他開口說道:“這幾日戰馬缺了精料,又是作戰,又是過載趕路,已經虧了體力,你們要命人好生調養。”
“將軍放心,軍中騎卒都很愛惜戰馬,我等一定精心調養。”趙雲代眾人回話。
“都去休息吧,這幾日大夥都累了,傳令士卒,待在營中好生修養,這幾天不必出操。”
“唯。”一眾將校行禮告退。
帳中只剩徐榮和範賢兩個參軍事,和劉襄大眼瞪著小眼。
“你們也去休息吧,特別是子明,你還有傷在身,要注意調養,缺了用度只管開口,不要生分了。”
徐榮也有一大堆事,他要負責統領營中三千民夫,走了好幾天,也不知留下的幾個人管成什麼樣子,聞言就施禮告退了。
範賢卻沒走,他現在是參軍事,可他知道是臨時的,而自己也不擅長軍略,當初也是賈詡拉著他去了宣威都尉部,做個錄事,行功曹之責,打仗什麼的,他不會。
這幾天他考慮了一番,他雖然擅長刀筆桉牘之事,尤其是八分隸書,寫得還算不錯,可寫字是他的愛好,本心是不喜歡做個刀筆吏的。
現在大軍歸營,有了空閒,他想跟劉襄談談,討個正經的差使,什麼參軍事,他會參個屁啊,他對打仗不感興趣。
“啟稟將軍,吾想辭去參軍之職,軍略之事,非我所長,不想空領俸祿,尸位素餐。吾擅防風治沙,稼軒農桑之事,聽聞將軍也是極為重視開荒屯田的,此為強軍富國之本也。”
這話說的在理。
俗話說,龍不與蛇居,虎不伴犬行,賈詡的好友應當不是泛泛之輩,劉襄很感興趣:“子明請言之,吾洗耳恭聽。”
範賢斟酌了一下言辭,開口說道:“吾自幼家貧,延熹年間搬到武威郡姑臧縣,家中無有產業,吾觀縣裡多有荒地, 可地薄沙多難以開墾,幼時便想探尋一些方法,開墾些荒地,就不用受窮了。尋訪二十餘年,終於找到些辦法,開荒千餘畝,皆成良田,對於開荒屯田頗為自信。吾其實不喜戰事,還請將軍命我管理農桑,省得耽誤大事。”
會開荒屯田的都是國家柱石,能養活軍民百姓的都是牛人,這是大才啊。
劉襄開口考驗了一下:“吾在幽州收流民開荒,可頭一年產量極低,能收回種子就算不錯了,敢問子明,可有解決之法?”
一說這個,範賢來了興致,他捋捋鬍鬚,自得的說道:“此事易耳,須知荒地表面有一層地皮,極為鬆散,即使翻地,亦不能穩固,麥粟種下去,根基不牢,難以成活,此為開荒第一關,雜草尚在其次。所以第一年不可種糧,需種植蘿蔔、菘菜,長勢喜人,吾在姑臧多次試種,產出頗豐。待第二年水土穩固,便可種糧。”
說到得意處,範賢手捻鬍鬚,意猶未盡,繼續說道:“涼州沙多,還可用秸稈錐入地中,如網一般抓住地氣,便可種桑種果,幽州土地如何,還需親自探查,肯定比涼州肥沃。吾還重現了六行耬,一人一日可播種百畝田地,吾還在試做小犁,即便缺少畜力,也可用人力翻地。”
這一通話,說得劉襄喜笑顏開,這是個大寶貝啊。
決定了,你就是我的典農中郎將了。不對,剛來就給太高的官位,那是害他。就典農校尉吧,也不行,自己麾下沒幾個校尉,還是很高啊,那就典農從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