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劉襄頓首。

秋七月,蝗災肆虐,遼東三郡黃巾復起,饑民景從,其勢不可擋。遼東太守陽終、玄菟太守公孫琙、遼東屬國長史公孫瓚,盡皆遇難。

臣募集兵卒平叛,力戰三月, 方得平定。

幽州凋零,民生多艱,乞請陛下恩准,減免賦稅,使民休息。

幽州刺史劉襄上表。

中平二年,十月初十。

寫完給朝廷的上表, 劉襄伸了個懶腰,遼東三郡平定, 經過初步統計,蝗災、兵災過後,人口損失極重,至少八萬人死於饑荒,多為老弱婦孺。

現在尚存十八萬人,青壯男丁七萬四千餘人。

西安平到番漢一線,軍屯青壯一萬五千人,玄菟郡軍屯青壯兩萬人,婦孺一萬五千人,遼河平原軍屯八萬餘人,多為壯婦、老人。

遼東屬國軍屯青壯兩萬五千人,婦孺兩萬人。

楊槯任遼東太守,右軍擴編到八千人,填雜胡輕騎三千。

調前軍五千人駐守徒河,填補遼東戰力。

黑山軍集結在陽樂縣修整,隨時準備西進柳城, 那裡是丘力居的老巢, 周邊有烏桓牧民五千餘落,十幾萬人。

閻柔派人回報,已經退出鮮卑疆域,雖小有損失,但收穫尚可,拖住鮮卑南下的目標達成。

三路聯軍共計騎兵四萬,斬殺鮮卑牧民六萬有餘,擊殺鮮卑魁頭部騎兵八千,未與單于和連部正面作戰。

劫掠人口四千,馬兩萬一千匹,牛羊牲畜五萬有餘。

我部分得戰馬兩千匹,其餘馬匹五千,分到牛羊牲畜一萬五千頭,盡數與丘力居置換,得戰馬八百匹,又送其糧食兩萬石,草料六萬束。

丘力居所部出兵一萬五千騎,現存一萬兩千人,攜帶戰俘兩千,馬匹八千餘, 牲畜四萬, 正向白狼山行進,準備順渝水南岸返回。其部頗多輜重,隊伍綿延十里,行進緩慢。

我部八千餘騎在二十里外跟進,隨時等待戰機。

得到閻柔通報,這麼好的機會,可不能放過,劉襄率中軍兩萬人,順小淩河西進,直插白狼山。

七天時間,急行四百餘里,於十月十七趕在丘力居之前,在白狼山山腳埋伏。

白狼山,現代叫大陽山,位於喀左縣白塔子鎮、平房子鎮和山嘴子鎮三鎮之間,海拔八百八十米,綿延十二平方公里。

主峰西南半山腰的山嵴上,有一座長約五十米、高約十五米的花白色石崖,遠遠看去,像一隻白狼,被叫做白狼石,此山也被命名為白狼山。

丘力居的行進速度確實太慢了,大軍等了三天,他都沒到。

劉襄實在無聊,登上山頂,緬懷了一下二十多年後,曹老闆征伐烏桓的白狼山之戰,老曹就是在這裡打敗了丘力居的侄子蹋頓,凱旋途中寫下了《觀滄海》的名篇。

《三國志·魏·武帝紀》記載:“公(曹操)登高望虜陣不整,乃縱兵擊之,使張遼為先鋒,虜陣大崩,斬蹋頓及名王以下胡漢降者二十餘萬口。”

《三國志·烏丸傳》記載:“臨陣斬蹋頓者,死者被野。”

此戰之後繼續東進,又弄了一出“屠柳城”。

老曹愛屠城,這事真沒法洗,太狠了。

劉襄感慨萬千,就是因為太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