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跟著張易去奪取…或者說是勸降其他城門。

越騎被派到故安城北,截斷通往遒國的路徑,所有逃往遒國方向的軍民,都得截下來。

劉襄知道,騎兵往西邊追,肯定能截獲大批錢財,他猶豫了一下, 還是把人派去了東北方向。

真想逃命的,早就跑遠了,那些拖家帶口,捨不得錢財的,他們跑不快,且讓他們先跑一程。

劉襄在府庫查點糧草, 故安的官吏,在逃跑的時候, 沒燒掉這些糧草, 估計是怕劉襄惱羞成怒,追著他們不放吧?

最搞笑的是,他在糧庫看到了一封書信,縣令留下的,上面說:糧食送給劉襄了,要他不得殺戮百姓什麼的。

言辭犀利,引經據典,說得那叫一個正義凜然,若是他不逃跑的話,劉襄就真的信了。

又是個耍小心思的,都嚇得逃跑了,還玩這種拙劣的手段。

留封書信,上面要求賊兵善待百姓,然後他們在士子中吹噓一番。最後,就成了縣令仁義,為了百姓, 不燒糧草, 並且留書奉勸賊兵, 賊兵被其感動,果然沒有害民。

故安縣令某某某,仁義道德,風骨凜然。

這個故事聽著耳熟吧?

這就是歷史中的某些美談,真諷刺。

這是當了某種人,還要立某種建築,太能秀了。

可某些圈子,就是這種套路,且玩得不亦樂乎。

劉襄不屑的扔在一邊。

府庫之中,值錢又方便攜帶的,基本沒剩下,估計是著急搬運的緣故,一些不值錢的木炭、綿麻絲絮、糧食,散落一地。

“君子們一走,滿地狼藉,還得咱們收拾殘局啊。”劉襄跟史阿抱怨了一句。

史阿也看了留書,起初挺感動的,劉襄跟他說了幾句這事的關竅,還有士子們互相吹噓的手段,他驚愕萬分,感覺人生觀價值觀全都顛覆了。

事情在劉襄嘴裡一過,就不是原來的樣子了,他居然聽懂了,太神奇了。

“主公,要不要某追上去,做掉他們?”

“人數未知,不必冒險,現在有更重要的事情。”劉襄確實有更重要的事情想問史阿。

他斟酌了一下言辭,詢問道:“你去過涿縣城內,那裡城防如何?”

史阿羞愧的回道:“主公,某不識軍略,不懂城防佈置,就是看到守軍很多。城牆上人手不少,城內更多。”

“城內更多?人數大概多少?”

“城牆上下每一段都有專人駐守,他們在附近搭的帳篷,看數量得有兩萬。城內每條街道都有巡邏,街口搭了營壘,很多房頂都建瞭望樓,有弓箭手駐防,某也數不清具體有多少人,看著比城牆那邊多。”

劉襄緊皺雙眉,心情沉重,這比他預估的人數,多了很多,即便打消耗戰,他也未必打得過。

溫恕鐵了心的死守了,連巷戰的佈置都做好了。因為鄒靖進兵討賊,涿縣囤積了大量糧草,以為軍需。

特別是秋收沒多久,鄒靖就死了,糧食就囤在了縣城裡面,涿縣沒有缺糧的困擾。劉襄出兵的時候,有不少的世家豪強逃進城裡,他們率領的私兵部曲,數量很多。

聽史阿的描述,溫恕把他們都組織起來了。

再有一個來月就要入冬,天氣和即將北上的禁軍,都是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