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前往潼關 (求月票,求訂閱)(第2/3頁)
章節報錯
韋宇龍點點頭,笑道:“如果三年之後,他真能做到自己所說的那樣,可以破格提拔為知府。”
周培公卻搖頭道:“陛下,這個人為人正直,有御史之才。”
“培公啊,有你真好。”
韋宇龍現在最頭疼的御史這一塊,人不少,
^0^ 一秒記住【】
彈劾卻不多,少了監督的效果。
“臣不敢當陛下如此誇獎。臣回去之後,便讓通政司將這份施政綱領寫進邸報,派發到全國各個衙門,以為模板。”
聽周培公這樣說,韋宇龍忽然來了靈感,問道:“現在的邸報是哪個部門負責的?”
“由通政司負責。”
通政司是一個出納帝命通達下情,勘合關防公文,奏報四方臣民實封建言、陳情申訴及軍情、災異等事的部門,沒什麼實權,平常韋宇龍沒怎麼注意。
現在聽來,便有了一個主意:“能不能在禮部增設一個部門,專門刊印報紙,這些報紙除了刊登一些國家的重要政策,官員的施政情況之外,還可登載一些各地的新鮮事情和新聞。報紙一月一刊,不僅官員要看,也要讓軍隊、學生、百姓都能看到。”
“再讓兵部也刊印一種只在軍隊中流通的軍報,內容就以各軍的訓練情況,作戰情況,至於兩個報紙的名字,一個叫《華夏月報》,一個叫《華夏軍人報》。”
周培公答應道:“臣記下了,回京就辦。”
“不用等回京了,擬一道旨給內閣,讓他們先商議一個方案出來,並讓禮部和兵部先準備,等我們回去就可以馬上執行。”
周培公看皇帝如此重視,馬上寫了一份聖旨,韋宇龍批示後直接用印,讓侍衛快馬送回京城。
這日剛過鄭州,韋宇龍發現這裡的玉米正在成熟,一片豐收的跡象,便饒有興致的下了馬車,不讓侍衛跟著,獨自信步來到田邊,對一個耕作老農道:“老鄉,莊稼長勢不錯,看來今年要大豐收了。”
那老鄉見這個年輕人面色和善,便回答:“還好,還好,應該不會餓死。”
“老鄉,我看今年風調雨順,官府的田賦又不高,還會捱餓嗎?”韋宇龍繼續笑眯眯的問著。
那老農見韋宇龍穿著華麗,氣度不凡,覺得應該是個當官的,但他的東家可不是一般人,當即道:“這可不是我們田,長的再好,和我們關係也不大,而且這些田不納稅的。”
韋宇龍一愣,現在可是官紳一體納糧的,難道底下人亂來,忙問;“不納稅?現在當官的都要納稅的,怎麼這些田會不納稅?”
老農神秘地答道:“這些地也不是當官家裡的田地。”
“哦?誰有這麼大的權利?這片土地的主人是什麼人?”
老農的話讓韋宇龍更迦納悶,頓時更加好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新政下,誰有這個特權?
老農終於道出了這片良田的主人:“官家,你有所不知,這可都是少林寺的田產。”
“這裡距離少林寺還很遠啊。”
韋宇龍對少林寺是相當熟悉,但這裡離少林寺還有很遠,沒想到少林寺的田產竟然有這麼多?
“你老不知道,其實這裡原本不是少林寺的田地,只是聽說皇帝下了個什麼命令,讓當官和地方的功名的老爺們都要交稅,我們原來的東家就把田產賣給了少林寺,少林寺是佛門,自然不用交稅。”
“原來如此,謝謝老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