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招攬(第1/2頁)
章節報錯
韋宇龍現在急缺人才,可他也很清楚,像周培公這種書生,想要讓其歸心,不是些許好處就能辦得到的。
讀書人在乎什麼?
他們在乎的齊家治國平天下,在乎自己畢生所學能夠施展,在乎能不能一展心中抱負,名留青史。
因此這件事,不能急。先交友,再交心,慢慢籠絡。
“周先生的事情,鎖兒已經給我說了。在下佩服鎖兒的有情有義,也覺得閣下是個有學問之人。我只是想和先生交個朋友。不如找地方坐坐,再慢慢聊?”
韋宇龍先對周培公說了一句,別讓人家反感,這才對書攤老闆道:“將這位先生看過的書,一會送到對面,在櫃檯結賬。”
周培公看他慷慨好客,倒也不好拒絕。
兩人一起來到聚福樓後院雅間,上了幾道簡單的酒菜。
韋宇龍自然不能馬上說出,想要招攬他的意思,只能先問為什麼鎖兒叫他恩公。
周培公便將鎖兒的事情說了一遍。
原來,這個鎖兒是浙江杭州人,去年三月三日,他們全家去靈隱寺進香。
不想正碰上平西王府的一個家將路過那裡。
那家將看鎖兒有幾分姿色,便上前調戲,卻被鎖兒的父母呵斥。
仗著平西王的權勢,惱羞成怒的家將,指揮一幫僕從家丁,將鎖兒的父母打成重傷,過了幾天,鎖兒母親便慘死家中。
鎖兒和父親上衙門告狀,杭州知府聽說狀告平西王府的人,不敢受理,而且那個家將已經離開杭州,便以證據不足為由,將二人趕了出來。
父女兩人只能變賣家產,來到京城,想要將這個冤案上達天聽。
打官司需要錢,他們只好賣起豆腐腦,好攢錢告狀。
周培公看鎖兒可憐,便寫了一個小曲,讓鎖兒做生意的同時,唱給路人,以便更多的人知道她的冤屈。
韋宇這才明白,便好奇道:“什麼曲子,說來聽聽?”
“其實也沒什麼,就是諷刺朝廷縱容吳三桂而已。”周培公笑了笑,也沒有多說。
韋宇龍知道他有所顧忌,便試探道:“吳三桂鎮守雲南,位高權重,假如你是哪位知府,你會如何做?”
“公子這是在考我了?”
“豈敢,我們只是閒聊,鎖兒既然說先生有大學問,我只想聽聽你的看法。”
周培公想了一下,道:“我要是杭州知府,首先對鎖兒一家進行安撫。然後將此事上書朝廷,建議朝廷藉此事對平西王加以申斥。吳三桂為了表忠心,肯定會處置那個家將。”
韋宇龍暗暗點頭,說道:“這倒不失是一個穩妥的法子。先生如此才幹,確確實更令人欽佩。要是朝廷不想得罪吳三桂,大事化小呢?”
周培公一愣,隨即道:“應該不會,三藩已經成為朝廷的心腹大患,豈能放過這個敲打他的機會。”…
“先生高見,在下佩服。”
韋宇龍說著,給周培公斟了一杯酒。
周培公將酒乾掉,傲岸道:“公子過獎了。拔山扛鼎我不能,舞槍弄棒我不會。但我自幼熟讀兵書,酷愛奇門遁甲,觀天象,察地理,揮兵車,列戰陣,卻還略知一二。”
“先生此言差矣。”
韋宇龍聽完,佩服之餘,忽然想起周培公英年早逝,可能和他前半生所受的苦難有關,便說出不同的看法。
“有何不對?”
“要想有所作為,鍛鍊身體也很重要。”
韋宇龍微微一笑,吟出自己喜歡的一首詩:“拔劍舞中庭,浩歌振林巒;丈夫意如此,不學腐儒酸。”
這首詩是于謙年輕時候所做,韋宇龍也是想借此詩,讚揚一下他,也是暗示他要像于謙一般,有風骨。
“公子的看法果然出人意表,不過周某不敢和於少保相提並論。”
“哪裡哪裡,先生的成就,將來未必比於少保差。”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周培公也是面露笑容,心中有些得意。
這時,韋宇龍嘆息一聲,道:“周先生要是有暇,我倒是可以傳一些強身健體的功夫給你。可惜方今天下太平,四海歸心,並無刀兵之事,只怕先生無用武之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