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經要慶幸自己早生了好幾十年,如果現在這個年代,學遼王殿下編寫的這些教科書,他們能不能考上當官還得打個問號了。

眾人們一聽也是心中一驚,好傢伙,這是什麼意思呀?

要讓咱們遼王殿下當著天下讀書人的老師了呀?

這個科舉考試如果是遼王殿下來主持,那但凡是透過科舉考試,進入官場的以後,不都是遼王的門生了?

起碼他們都是受了遼王殿下的恩惠,更別說他們唸的那些書了。

數學,化學,物理可都是遼王殿下編寫的呀、

孔子為什麼地位這麼高,就是因為大家學的四書五經,大部分都和孔子有關呀。

所有人都是孔子的學生,你說這孔子的地位能低到哪裡去呢?

現在遼王朱啟這架勢是要成為第2個孔子,噹噹代的儒學聖人的。

朱元章也確實是有這個打算,要不然他也不會大力推動科舉考試的改革了。

畢竟一方面科舉考試帶來的人才不能讓他滿意,而遼王朱啟推動的科舉考試,卻是一個可行的方桉。

起碼自己的兒子想出來的這個方法,關稅什麼的,可不都是數學學得好的人弄出來的嘛。

所以朱元章對於改革的科舉考試還是很有信心的。

而第2點,也是朱元章存了一個私心。

那就是他們老朱家這要是能出個聖人,那可真是厲害了。

甚至於比肩自己這個當皇帝的,可能要稍微差了那麼一點點。

但老三當了聖人,對於老朱家也是無上的榮光啊。

所以朱元章看到了這一個機會,尤其是現在馬上要科舉考。

所以才下旨,讓朱啟趕忙回到應天府來主持。

就算啥也不幹,在那坐著當個吉祥物,這功勞也得安在你這老三的身上。

朱元章的意思已經非常的明顯了,而朱啟一開始是沒看懂。

在路上越想越心驚,心裡面哭笑不得,你這朱元章好面子,結果把我這害了。

要是我跟大哥反目成仇,那得全都怪你這個當爹的。

朱啟心裡面雖然這樣想,但也還是不敢違抗聖旨,馬不停蹄的就往應天府這邊趕。

朝堂上的官員們聽到這個訊息之後,心裡面也不知道該如何作想了。

而太子黨那邊不用說了,一個個都是哀聲變野的。

心想著怕不是朱皇帝有想法了,想把咱們太子廢了,立著遼王朱啟當新太子吧。

真要是這樣那說不得,咱們得拿著立長立嫡的規矩,到朱元章耳邊好好說道說道了。

比較起這些官員們的緊張和害怕,朱標倒是非常的正經。

從頭到尾他也沒有懷疑過自己的弟弟朱啟的。

更何況現在呢,朱啟只是來掌握科舉考試的改革,這本來就是朱啟提出來的。

如今馬上要新式科學考試了,讓他來當這個主考官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