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在北方戰場如同風捲殘雲一般橫掃著整個草原,沒有一合之敵。

而在藍玉獲得了重大勝利之後,他很快就帶著北元的皇帝一起返回到遼王朱啟那邊去。

畢竟遼王朱啟是名義上的主將,總不能越過自己的主將直接回去應天府吧。

這不符合規矩,而且也容易被人落下把柄。

朱啟倒是沒有想那麼多,真心誠意的為藍玉感到高興,一邊寫信去為藍玉請功,一邊就等帶著馮勝過來會合。

藍玉等到了營地之後,才知道馮勝在那邊也大勝的訊息。

而且比起藍玉這邊直接抓了皇帝,馮勝那邊可是斬獲了數萬北元人馬,可以說兩個人的功勞都是非常大的。

但真要分一個前後的話,那肯定是藍玉的功勞更大了。

畢竟他抓住的可是北元的皇帝啊,而王保保又一次的腳底抹油的跑掉了。

歷史上早就應該死掉的王保保卻到了洪武16年,還在蹦達著,這不盡讓朱啟心裡面感到憤怒不己。

這人怎麼還不死呢?

雖然朱啟一直在詛咒著王保保趕緊去世,但這種詛咒似乎一直都沒有奏效。

雖然不過現在也無所謂了,他即便沒死也跟死了沒啥區別。

北邊已經是扶不起來了,北元皇帝都在我們手中,還能怎麼著。

其實這個訊息剛傳出去沒多久,朱啟在邊境,就已經收到了好幾個大部落酋長投降的私信了。

不過朱啟也只是把這些信件都按著,沒有回覆,反正要送回去給朱元璋處理。

到時候估摸著都會把他們收入大明的勢力範圍之中,但就像朱啟先前所說的,大明對於草原可絕對不僅僅只是名義上的統治。

朱啟要做的,是把草原真正的納入到大明的體系之中。

實際進行統治,而這一點是大明在歷史上,一直沒有做得到的。

即便是後來的清朝透過和蒙古的不斷聯姻,其實也只是加深了對草原的控制。

但要說實際統治,其實還差得遠。

真正讓中國對草原實際統治的是後來清朝末期的闖關東。

大量的漢人到東北三省還有蒙古填充了那裡的人口。

改變了人口的組成的時候,才真正創造了大量的財富,並且讓國家對於這些地方的控制力極大的提升。

不過現在還想搞填充移民的話,也不是那麼著急了,反正慢慢來就可以了。

草原上的人口不像雲南那樣多,草原上是典型的地廣人稀,總共人口加起來都不知道有沒有超過500萬人。

而明朝中原地區有數千萬人,這樣的人口規模的對比之下,朱啟也並不是很著急。

不過最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在經濟方面和草原徹底的繫結。

首先就是大力推廣明朝的鈔票,雖然之前的貿易,也已經讓明朝大量的鈔票湧入到草原之中。

但對於普通的老百姓來說,他們用到明朝鈔票的機會,還並不是很多。

大部分時候依然是以物易物,或者是等著別人賞賜,又或者是搶別人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