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受老百姓的愛戴,所以當個兩廣總督問題也是不大的。

此時大明對雲南用兵,他這個兩廣總督自然就派上用場了。

很快就在安順和遼王朱啟接上了頭,而他的任務主要就是負責收集糧草,民夫以及押送需要的物資等等。

見到遼王朱啟之後,道同非常客氣地拱了拱手,然後開始和遼王殿下商量起,戰況的事情。

胡騎這邊自然早就已經知道,道同現在是負責兩廣地區的軍政要務的大員,有認識的人一起辦事兒,那自然是輕鬆許多。

沒有任何的阻礙,就把糧草資重給點齊、

然後商量起進入雲南的時間了,而進入雲南。率先要進攻的地方就是雲南大理這一塊、

大理位置非常的特殊,扼守雲南的入口,而現在大理依然是段氏把守的地方,只是段氏早在宋朝時候就已經存在。

在大理已經待了很多年了,影響力自然是有的。

而且他們在大理經營這麼多年,無論是民心也好,還是對於當地的掌控也好都是非常的厲害。

所以只要拿下大理段氏,整個雲南基本上就在大明的掌控之中。

畢竟這梁王根本就不成氣候,又沒有勇略又沒有智謀,想要拿下樑王基本上就是大軍壓境橫掃的事情了。

不過現在大明這邊的將領們分成了兩派,一派建議是封鎖這邊的大理段氏,然後去攻打梁王。

還有一派的意見是先去攻打大理段氏,在解決了大理段氏之後再去攻打梁王,而現在大家都還在想著如何是好的時候。

既然不知道如何是好,自然是到了朱啟出馬的時候了,大家都看向了遼王,希望讓遼王給拿個主意。

如果是平常的事情,朱啟可能還不一定有主意呢,但這件事情朱啟可太有辦法了。

那就照著歷史上抄就好了,既然大家都沒有什麼想法,那就朱啟自己直接說了,按照歷史上的來,先去打遼王,把梁王橫掃之後。

再去勸降大理段氏,歷史上的大明就是按照這個規律去打的。

打敗了梁王之後,大理段氏那邊根本就沒有任何一個人敢反抗了。

他們雖然還希望大明能夠給他們保留大理王的身份,但大明這邊也是非常的堅決,根本就不理睬他們。

反而還威脅他們,如果不立馬投降的話,就讓他們像北元的梁王一樣灰飛煙滅,骨灰都給你們揚了。

而事實證明,大理段氏壓根就沒有和大明反抗的意志力,當場立馬投降。

所以朱啟打算走歷史的老路,想也沒想就制定了戰術方案,那就是先攻打梁王再去威脅大理段氏投降。

大家一聽遼王朱啟的策略之後,也是不敢再討論什麼了。

畢竟遼王殿下所說的肯定是有他的道理,就算有些將領無法理解,但也都按照遼王殿下所說的下去準備了。

既然已經決定先攻打梁王再打大理,那麼進軍路線就直接繞過大理段氏的地盤,從沿海地方威寧朝著雲南進軍就好了。

行經路線既然已經制定完畢,接下來就是具體的戰術方針了。

而這就不需要朱啟參與了,只需要當個人皮圖章蓋蓋章,同意戰術就好了。

等到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很快大明的將領們,就帶領各自的軍隊出發了朝著梁王那邊衝了過去。

而梁王那邊自然也是做好了準備,迎接大明這邊的軍隊來犯。

而梁王的打算就是讓大理段氏這邊派人擋在第一線,只要大理段氏有任何一個人還站著,在他梁王的地位就不會倒,雲南也不會倒。

再說了,誰都知道大理段氏現在在雲南的實力是最強的,這大明的軍隊肯定也會先直奔著大理段氏這邊來的。

就算大理段氏這邊有什麼想法,也不得不和我北元進行合作了,要不然這大明直接把他們摧古拉朽的給幹掉,還有什麼好說的。

梁王的想法非常的美好,他也覺得大明會朝著大理段氏先發起進攻。

但事實是北元這邊的軍隊嚴陣,以傳送給大理段氏的信件也已經送達,但是大明這邊的軍隊卻直接繞過了大理段氏,從南邊的沿海地方直接朝著梁王這裡進軍。

收到訊息的梁王真的人都傻了。

什麼情況呀?這大明怎麼直接奔著我來了,不朝著大理段氏那邊去呀?

梁王這邊不明白,而大理段氏那邊自然也同樣的不明白。